昨天浙江省科技厅公布的一组数据彰显出这个省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进步:今年1月至6月,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高于规上工业1.2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3.2%,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高达77.2%。
数据看成绩,它的两个高占比显示出它发展的强劲动力。
图源网络
01
这与浙江一贯以来的支持政策不无关系。在一个“专精特新”“凤凰涅槃”倡导高新技术创新的连环政策体系下,浙江省的各类企业,特别是数量、质量都很强势的民营企业,都把能成为类似企业作为自豪之本、追求目标。
最能让人欣慰的是,这些成绩是在疫情连续三年断断续续、对外贸易通道不畅、对内消费时起时落的大环境下取得的。
主管部门的贴心和扶持是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发展、辉煌的重要因素。就在不久前浙江省科技厅又出台20条加强科技创新助力经济稳进提质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R&D占营业收入比重3%以上且研发投入年增长20%以上的企业,按上年度研发费用的一定比例给予财政奖励;扩大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受惠面,帮助企业充分享受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的政策。
政策倾斜不仅仅是为了扶持,也为了培育更强大的自我生存和竞争能力。
02
有总结说,浙江高新技术产业能逆势增长,得益于政策导向作用明显,企业预期有所回升。
这自然是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浙江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有一种深谋远虑的豁达目光。过去一直努力鼓励一批“小而美”“专而精”的企业遍地开花,接着扶上马送一程,以“凤凰泥槃”行动给那些类似独角兽企业类的“风头”企业以走进资本市场的机会,鼓励他们深耕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在产品、市场、管理等多方面与国际一流选手擂台,挖掘潜力,把目光放到全球市场。
“科创”起步,“专精特新”布局,“独角兽”深耕,“凤凰涅槃”重生,这一系列的、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支持政策,正是浙江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突飞猛进的重要原因。
即以目前为例,浙江的产业布局和目标也在顺势做出调整,将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在云计算与未来网络、微电子与光电子、新药创制与高端医疗器械、双碳与环保技术等15大战略领域,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着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03
一个地区的产业布局既与这个地区的资源禀赋有关,更与这个地区的观念和理想有关。
浙江有着“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天然不利因素,却有着因为资源匮乏而造就的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强大的精神内核,更有着对于时代发展、经济趋势判断的敏感优势。
以“腾笼换鸟”为例,最早提出于改革开放前沿、距离港澳最近的广东省,是一种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策略。“笼”是对区域空间的形象化表达,“鸟”指的是产业。“腾笼换鸟”即由于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及其他资源的限制,该区域迁出或淘汰区域内低端产业,引入并发展高端产业,从而完成区域内的产业置换、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浙江的优势在于“前店后厂”的“民间产业”模式引导出来的观念变革。那是一种历经风雨、对于经济发展变化锻炼出来的敏感,船小好调头,腾笼换鸟也在于当机立断。习惯于不断改革的浙江,有着随时打破、绝不固守过时产业模式的光荣传统。
浙江的“腾笼换鸟”落实得长久且非常彻底。这是一种危机感督促下的自我“涅槃”,没有多少理由来做讨价还价的筹码。
由此可见,有着明显链条痕迹的浙江产业发展路径,与其说是精心布局,不如看作是顺势而为,是对经济阶段性趋势的科学理性把握。
高新技术产业如此,其他产业同样如此。这样的逻辑之下,浙江高新技术能够逆风飞扬,自然不足为奇。这是在各类因素共同推动下的一个正常结果,欣喜却不惊奇。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