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前行的重要力量的时候,各类促进消费措施就格外亮眼。
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发挥暑期效应加快释放消费活力的意见》,释放暑期消费活力,加快消费回补。
绍兴上虞一夜市 图源网络
01
今年七月,浙江迎来了历史上少有的高温闷热天。连着几天气温接近或达到40℃。人们几乎所有的活动都由室外挪进了室内。没有空调,几乎不能生活。
除了办公室、家庭,有空调的、还可以促进消费的地方有哪些?
在这个《意见》中,提出优化暑期消费场景、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的举措。
鼓励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文化场所、A级旅游景区等在符合相关规定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利用空闲场地,增加亲子游乐设施,举办文艺表演、开设小型集市等,提升消费体验;鼓励各地打造特色鲜明、业态多元、亮丽美观的地标性夜间经济生活集聚区,支持夜食、夜购、夜游、夜娱、夜健身等夜间经济生态多元发力,营造全天候、全时段、全领域消费氛围。
想法很好,能否触动消费者的心理需要特别的细节。
暑期白昼较长,也是学生们出游的消费旺季。意见鼓励餐饮、旅游、影剧院、健身、文化、培训、娱乐等领域企业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同时,结合宋韵文化、诗路文化等主题,针对性开发适合暑期消费的产品和服务项目,推出针对学生、家庭、游客等不同消费群体的超值套餐、联票套票、满减满送等折扣优惠活动。
意见还提出要适当放宽活动审批。在确保安全前提下,鼓励各地适度放宽促销广告、展销活动审批和临时外摆限制,允许利用外围广场搭建集市,增加“烟火气”。
无疑,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促消费手段。
02
疲软的消费是经济不时遭遇的痛点。近三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特别是具有本年度特征的“多点发散”疫情,使得生产和消费两端同时陷入“疲惫”。
制约消费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当下和预期收入的减少,使得人们不敢消费。甚至已经出现了房贷停供的极端现象——尽管政府体恤民情,出台了类似个人社保缓交、个税退税等一系列政策,对于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呵护有加,努力让消费进入正常的数值和轨道。
疫情加上多年不见的七月爆热,把常规消费打得七零八落。唯有非常规手段方能唤醒消费欲望。
近年以来,为了应对被疫情拖得疲惫不堪的消费,浙江各地以数字消费券为领头,让惠于民,激发出一波又一波消费小高潮。给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餐饮、旅游和商业增添了动能。
这对于经济的逐步向好都是助了一臂之力。
03
在经济的循环链条中,生产是基础,消费是结局。唯有生产出来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最终被消费,整个经济链条才能进入没有尽头的良性运转。否则就容易出现经济循环的“肠梗阻”。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生产的重要性无与伦比,因为多数产品供不应求,生产的地位要高于消费。而现在除了少数特色产品,几乎所有的产品都随时面临供过于求的窘境,消费由此变得更加重要起来。
决定消费的因素,除了最为重要的收入水平,其他也会影响消费。比如产品的价格、品牌、与消费者的满意度、亲和力等等,都会影响消费欲望。影响服务消费的因素则更为复杂,在极端特殊的条件下,除了生存必需的衣食住行,其他消费几乎都可以被“省略”。
鼓励消费,就是在分析人们消费心理的基础上,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打造适宜消费的场景,激发人们消费的愿望,从而打通经济链条的通道,像人体血管里的血液一样,顺利地流动起来。
暑假是学生消费能力最为张扬的时节,以主打文化为特色的暑期各类场景,加上与之相配的餐饮美食、活动,正是拉动学生消费的重要路径和场合。
消费是一个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个永不冷清的话题。如何去引领,如何去激励,考验着政府和市场的应急能力、应对水平。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