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闲置资源“活”起来。这话说说容易,其中的逻辑和路径却需要费一番思量。
浙江省的“强村富民”之路,现在要在这个点上发力。
台州三门县 图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01
把闲置资产作为乡村建设、乡村经营的重要元素,浙江各地纷纷就此打开思路,有的还“打包”山水资源、集体资产等,实现综合开发利用。
缩小“三大差距”中的城乡差距,浙江在“高质高效”上正在努力。目前正以农村集体经济为核心,通过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力争让农民的腰包更鼓一点、让村集体经济更“壮”一点。
截至目前,包括“宅基地改革+乡村建设”在内,浙江已打出4套强村富民组合拳:“市场化改革+集体经济”,重在用好强村公司、“飞地”抱团等创新机制,促进集体资源变资产,实现更好经营增值;“标准地改革+农业‘双强’”,着眼于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强高质量农业项目投资招引;“数字化改革+强村富民”,则要为其他三项组合式改革赋能,迭代建设多个数字化应用场景。
这种一脉相承的思路,是在认真分析和归笼乡村资源基础上的又一次务实的飞跃。
02
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需要一套切合当地实际的“组合拳”。
数据显示,目前,浙江全省正在实施的“飞地”抱团项目达1055个,12750个参与项目村村均年投资回报达15.38万元。与此同时,全省市县乡村四级已成立1347家强村公司,去年,这些强村公司为浙江农村创造了16.85亿元的总利润。
集体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水平有必要进一步提升。这是在梳理、分析乡村资源基础上的新的推进思路。
浙江将实施强村公司培育计划,支持各地以村集体全资、控股、参股和多村抱团等形式成立强村公司,全面推进强村公司高效运营、“飞地”抱团项目扩面提质,不断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
浙江省“强村富民”的目标已经确定: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770亿元,集体经济分红达到12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2020年的1.96到2021年的1.94缩小至2022年的1.93。
全省将深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将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提高到50%,全面消除年集体经济总收入20万元以下、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相对薄弱村。
浙江还在加紧制定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的相关工作方案,同时谋划组建省级工作专班,协同推进四套组合拳落地。
这次目标是,聚焦全省1.9万个村庄、3800多万农民,浙江将瞄准兴业富民、活权富民、强村富民三大重点,强化试点先行、政策发力,不断夯实共同富裕基础。
03
认真地记录这些政策措施,旨在从中看出浙江“强村富民”的新落点新思路。
务实与创新,在许多领域都不可或缺。说说容易,切中痛点却很难。
所谓“务实”,是“强村富民”不能超越历史阶段,不可浮躁,要实事求是,制定符合当前情形的政策。
所谓“创新”,就是不能拘泥于过去的政策细节,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寻求新的更符合现实状况的对策,这些对策要是在原来积淀上的真正开始“再出发”。
村庄貌似还是那个村庄,时代却在日新月异、一往无前;村庄也不再是那个昔日的村庄,它随着时代而奋然前行。因此,“强村富民”的策略也必须随之更新。
可以断定的是,把相对于过去闲置的资源利用好,会是一条可行性强的路径。已经越过了“温饱”阶段的乡村,在奔向生活更美好的路上,盘点现有资源,升级利用水平,让生活在乡村的民众,能够在多数方面享受城市文化消费场景带来的精神食粮,这是“强村富民”不可忽略的目标。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追寻,只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更多的是精神享受的最终拥有,灵活内涵的日渐丰盛,这是“强村富民”的长远目标,也是乡村民众共同努力的方向。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