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一个符合主流期待的判决会起到呵护良知的作用
中国网 · 陈鹰 | 发布时间2022-05-16 21:18:02    

   任何一则社会新闻,都有着其最终发生的潜在力量元素——它可能是潜在的善意,也可能是涌动的暗流。

  今天被推上热搜榜的“妹妹私自卖掉残疾哥哥的六套安置房给儿子还债”这则新闻,在让人感慨世态炎凉之外,多少能够引发一些对于重新修补、构建社会价值观的急迫感。

微信图片_20220516211938.png

图源拱墅法院

  01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拱墅法院先后审理了2起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案和4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最终,法院依法判决撤销了妹妹的监护人资格,并指定新的监护人,后通过判决和调解的形式追回了其中4套房屋。

  什么原因导致妹妹在其儿子和胞弟之间做出如此大反差的抉择?

  李甲和李乙这对双胞胎兄弟,自幼智力低下,个人生活依靠家人料理,2009年经诊断为智力三级残疾。

  2011年5月,经李母申请,拱墅法院判决宣告两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并指定由他们的妹妹李丙为监护人。

  2021年,双胞胎兄弟的堂哥李某和李父、李母的养子王某分别向拱墅法院提出申请,请求撒销妹妹的监护人资格。

  申请人李某和王某称,2017年1月,因双胞胎兄弟名下旧房被拆迁,二人各获得安置房屋3套,妹妹李丙时为二人的监护人,由于其不识字,遂授权其子许某作为双胞胎兄弟李甲、李乙的代理人分别与拆迁指挥部签订《回迁安置协议书》。

  而这之后,这6套安置房屋,先后被妹妹李丙及其儿子许某出售,用于偿还许某的债务。

  02

  我们无意以法律的判决来证明其行为的不法。其实,一个人道德上的屡屡滑落,往往也是走向违法的萌芽期。

  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因房屋被卖,双胞胎兄弟被送入养老院,而妹妹又不支付两人的日常生活开支及基本医疗费用,二人生活无着,日常生活开支及医疗保障均靠当地相关部门补助,至此申请人才得知该情况。

  法院最终“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判决了这个即使在道德伦理上也没有任何“道理”的行为,还受害者一个所谓的“公道”。

  而让人惊醒的,不只是这类明显有违于家庭伦理体系的“悖逆”行为居然时有发生,更在于它可能对于构建社会正常行为指导观的负面影响。

  人们时常会把一些完全背离长久以来道德规范的行为归咎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幅度颠簸,深入分析开来,这其实没什么道理。经济的发展如果要以社会道德的沦丧为代价,那么,这个发展的意义何在?!饱暖富足之外,相比之下,人类所追求的精神家园才是永恒值得悉心期待和尽心呵护的。

  03

  这个故事让人们唏嘘的,不只是利益面前一些人良心的泯灭或者道德的沦丧——所谓骨肉相连、一奶同胞之情,在物质诱惑面前居然如此不堪一击,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抉择甚至有成为“主流”价值观的趋势。

  而这,不能不让悉心关注社会发展方向的人们揪心和深思。

  应该说,这只是一个偶然的个例。在所谓的社会快速转型时期,行走于伦理道德、法律法规边缘的人们,其中有一些会把生活的天平倾斜于经济物质的一端,让传承了几千年的道德、伦理在物质面前不堪一击,变得无助无力无奈,从而导致整个社会道德的扭曲和变异。

  这个时候,当固有的价值体系面临突兀而起的冲击时,需要一种具备法律功能的武器的“保护”。道德体系的完善不能以毁灭那些明显还适合当代社群交流的伦理体系作为代价。

  在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价值体系中,有一些千古不灭的东西,它可以穿越历史,浸透文化,打动人心,约束恶劣的人性,弘扬善良的行为,成为一个区域内的民众共同认可的价值体系。它能够维护长久的社会伦理稳定,在一个广泛的范围里指导人们的日常行为。这也是社会顺利运转、去糟粕留精华的标杆。

  由此可见,法律在道德的基础上,实行强有力的引导和纠偏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这种规范会对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构建起到大众一致认可的强有力的作用。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