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浙江制造”如何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网 · 陈鹰 | 发布时间2022-04-20 09:38:33    

   昨天的一场大会把“浙江制造”的现实境况与未来思路再次推到大众面前。而近年来它走过的路径,可以标示出它来自何方,要去往何处。

1.jpg

  01

  “浙江制造”最近的一份“成绩单”显示出它前行的速度。这是2020年与2021年的一个对比,由此可见浙江制造转型、升级的轨迹。

  2021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248.1亿元,首破2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12.9%。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全国第4位,为97967.6亿元;利润总额居全国第3位,为6788.7亿元;

  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由2020年的32.7%增加到2021年的34.5%。

  再看效率变革。浙江规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20年25万元/人到2021年的28.5万元/人;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则同比增长16.3%;规上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同比高出11.3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则同比下降5.8%。

  动力革新的成绩同样有目共睹:2021年,浙江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比2020年提高0.2个百分点,达到2.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比2020年提高3.0个百分点,达到62.6%;

  值得特书的还有数字经济,其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比2020年提高0.5个百分点,达到11.4%;

  这个指标也进步很快:世界500强企业比2020年多3家,达到8家;

  出让土地总量中,工业用地比例比2020年提高3.3个百分点,达到52.7%。

  对数字敏感、对经济学各项指标比较明白的人,看了数据就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确实可谓“来之不易”。

1.jpg

浙江新闻客户端 陈俊 摄

  02

  这次大会也是连续三年对于浙江制造强调和重视的大会。而浙江新时代制造业的起步则在19年前的2003年。

  那一年可谓浙江制造业的一个历史节点。2003年,在非典袭扰经济正常进程的情况下,浙江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的首个全省工业大会,明确提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

  同年7月,浙江首次全面系统概括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指向未来的八项举措,即如今遐迩闻名的“八八战略”。其中一项正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浙江由此开始一段高度重视制造业的艰辛开拓历程。

  19年后,浙江制造早已今非昔比,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已经在将高度由“制造”提升为“智造”,企业以及产品都融进去了更多的高科技元素。

  2020年,浙江正式开启“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之路,那个时候浙江国内生产总值刚突破6万亿。

  这个新目标分步落地:到2025年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这是对2003年的一个自信回应。

  尤其是疫情再次突起,并多点散发的不利情况下,经济面临着更严峻考验。此时浙江及时发出最强音——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力建设制造强省,这是一次义无反顾的决心。

  无论是传统产业+数字变革=新兴产业的思路——这反映了一种“有中生优”的坚持,还是“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都在一种新的制造业环境下,对于新型技术的技术切入和使用。

  浙江最新的思路是:以“415”产业集群为关键“立柱”,以“双核一带一廊”空间布局为基础“横梁”,奋力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03

  “浙江制造”之所以如此被“关照”,这是由时代风云变幻以及浙江本身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举目瞭望世界,全球制造业已经开启新的时代特色,互联网赋能下的制造业有了更多“智慧”的成分。而“专精特新”无论在任何一个制造业强国都是矢志不渝的理念,如包括德国、日本在内的一些世界制造业强国,百年老店比比皆是,沉迷于一种工业产品的“深耕”往往都是几十年上百年地持之以恒,这才有了占据世界同类产品鳌头的稳固位置和驰名形象。

  这是一个考验耐心的过程,也是在检验制造业发展规划的所有智慧。

  制造业是强省之基、富民之源,无论经济社会发展到那个阶段,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都是浙江的持续使命。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尤其是要充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高技术制造业比重,这是世界潮流、大势所趋。

  德国制造给世界树立了榜样,更给浙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同样以中小企业为主,德国培育了大量“隐形冠军”,而它们是德国制造业长期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同理,在民营企业数量高占比的浙江,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是中小企业跃迁的必由之路,也是浙江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前不久浙江印发了《大力培育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启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服务,力争到2025年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70家,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而这样的专心致志,正是作为世界流行的制造业“秘诀”而被认真执行。

  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潜流涌动。在洋洋洒洒、风云迭代的制造业领域,需要的正是锲而不舍、永求完美的工匠精神。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