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研发资金投入比例的高低会影响一个地区的产业升级
中国网 · 陈鹰 | 发布时间2022-04-12 09:31:40    

   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经常被看做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对于某一个行业是否重视的标志,它和是否有着较高的“总值”这个“家底”有关,主要是和“重视程度”关系密切。

  浙江最近统计的数据表明,研发资金投入占GDP的比例,已经赶超全国水平并追赶世界一些经济发达国家。

微信图片_20220412093257.png

图源网络

  01

  这些散落在各地市新年度目标中的研发资金占GDP的比例,通常会被无意忽略,其背后却有着无限的深意。

  事实上,研发资金比例是被任何国家和地区都看重的一个数据。它显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对于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的重视程度,和财政分配有一定关系,但不一定同向。就是说,不是说“有钱的”地区一定就会自然放大研发资金的比例,而“捉襟见肘”的地区一定会缩小这一比例。

  在这里,观念和重视程度占据主要原因。

  浙江近年来愈加重视这个“比例”。这从最近各个地市公布的研发资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中明显看出来。

  杭州市:今后5年实现研发投入强度4%以上;宁波市:今后5年力争达到3.75%;绍兴市:今后5年要达到3.5%;丽水市:今后5年研发投入强度要达到3%。

  其他地市也是各有千秋,但都高度重视对于研发的投入占比。

  而综合看待浙江省全省,其研发投入强度,目前已达到甚至超过了一些欧美老牌发达国家,部分市设定的5年之后的目标,甚至已经向世界最高层次冲击。

  他们何以不约而同地提高这个比例?并且很“隆重”地彰显在未来几年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

  02

  就像世界上评估一个国家是否重视教育、重视程度多高总用教育投入占据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观察、判别一样,研发投入同样能够评估一个地区对于科技的重视水平。

  以杭州为代表的浙江省的各个地市都把“创业创新”当做经济腾飞的重要手段予以重视。而与以往相比,当代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转型、升级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无不依赖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分类越来越细化,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在其中起到的推动力量越来越明显。这是当代经济前行的一个显性“真理”,不可藐视。

  而创新越来越依赖两样东西:一是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二是大规模的团队协作。两者缺一不可。

  创新带来的对于经济转型、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非常重要,一个最近几年的例证有目共睹:以互联网及其“具体产品”和“场景应用”赋能的数字经济正在浙江腾空而起。而“尝到甜头”的浙江也把数字化改革、深化当成了推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鼓励的同时,加大了对于数字化经济的投入。

  所以,科技越发展,越依赖整个社会的研发投入;社会在这方面投入越多,越有利于科技的发展。

  这是一个无须质疑的良性循环行走路线。

  在这个大背景下,研发投入强度越来受关注,并成为国际上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比较通行的指标。

  03

  抬头望世界。目前全球研发投入强度、比例高的国家有不少,且基本是跨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发达国家。

  历数如下。以色列和韩国超过4%,芬兰、瑞典、丹麦、日本等超过3%。而美国、德国、法国、比利时、冰岛、挪威、荷兰等国则在2%至3%之间。

  1月份召开的浙江省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浙江力争研发投入强度达3%,超常规落实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

  这是一个深思熟虑后的举动,也是一种对于让科技推动经济腾飞的急迫呼唤。

  而举目望其他经济发展靠前的省市,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科学研究投入正在成为经济竞争的一把“利剑”。

  2020年研发资金投入占据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多的省市如下:北京为6.44%;上海为4.17%;天津为3.44%;广东为3.14%;江苏为2.93%。

  除了北方的京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东部京沪粤苏浙等地,已经进入到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至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阶段。

  在浙江经济中占据重要比例的民营企业,在研发投入占据营收的比例上更加“急迫”。

  去年年底前,浙江省工商联发布的浙江民营企业研发投入100强榜单中,入围门槛为年研发费用2.01亿元。研发投入100强企业的总研发费用达到1413.49亿元,同比增长12.64%!这远远高出全省平均数。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进行,浙江正抢抓创新机遇,在研发投入上的大力度规划正是这个决心一个明晰的彰显。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