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2022年美丽城镇集群化典型培育案例名单公布,32个集群进入公众视野。
他们也将代表浙江,去肩负“整体大美,浙江气质”目标的使命。
诸暨山下湖镇 图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01
美丽城镇建设在浙江已经三年,一批环境整治后的城镇的确呈现出美不胜收的风采。
3年前,在全面完成1191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浙江开启了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的新篇章,今年首轮建设即将收官。
一个更远大的目标和更成熟的思路开始成为共识:由单个美丽城镇而形成集群建设。
说得通俗易懂一些,有点像常说的“城市集群”——资源共享、重点分工。这也预示着,浙江小城镇进入又一次嬗变。
回顾过去的几年,美丽小城镇建设一直被浙江所自豪。这里独特的山水人文,具备了美丽城镇建设需要的天然元素。
几年的时间,一批风景如画、人文浓厚、舒适宜居的城镇被打造出来。
乌镇、梅城、横店、莫干山……小城镇,犹如一颗颗镶嵌在浙江的一颗颗珍珠,共同镶嵌为浙江的一张金名片。
这是初级阶段的目标。打造美丽城镇自然是为了环境宜居、留住人文、发展经济,改变城镇面貌。在本有的青山秀水间,激荡起历史文化、旅游文明的自豪和清新。
02
美丽城镇建设是拉近城镇与城市在多个方面差距的重要手段。
但在进入新的阶段后,也面临一道需要及时解答的难题:如果单个乡镇都各自为政硬套指标实施建设,那便很难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建设品质不高等问题,亟需找到分散与联动的平衡点。
为破解各自为政的内耗,浙江提出了美丽城镇集群化发展的构想。
这是嬗变的主要原因。就如珍珠,把一颗颗单个的串起来无疑则更美丽、更有魅力。
在国内,在国际,这都有很好的借鉴经验。
综观全球,集群化发展已成为释放区域发展潜力、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手段。国内而言,如长三角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国外像东京都市圈、洛杉矶城市群,都展现出城市集群化发展后的强大规模效应。
一个或多个美丽城镇省级样板联动周边城镇一体化发展,打破原有行政区划,浙江的美丽城镇集群化建设,可被看做城市群、都市圈的“微缩版”。
虽然不能达到“城市群”的宏大效应,也会在远离城市地乡间,打造出一个将环境、人文、经济联动起来的综合效益体。
最重要的是连点成线,连线成圈,最终成为“集群”,并发挥出推动经济、社会、文化进步的“集群效应”。
03
浙江的美丽城镇建设起步于“五美”:即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现在要迭代升级到设施共通、服务共享、产业共荣、风貌共塑、治理共通的“五共”,显然又是一个新思路和系统性工程。
美丽城镇何以开始需要集群化推进、发展?
这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城镇之间最好在文化、习俗、地理位置等方面相似,能互融互通;在产业、业态等方面则有差异,有助于形成各有分工、组合发展的互补格局。
第一点天然有之,相对容易,第二点必须借助外力、主动布局。
“五美”中的产业美是支持美丽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何以非得“集群”推进的重要元素。
规划早在胸臆间:推动集群内部乡镇共建产业平台,以产促镇、以镇兴产,是美丽城镇集群要打造的一项关键内容。
而要实现整体智治,就得推动镇村在政府管理、经济产业、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智慧同创,创新构建多跨集成、整体贯通的智慧应用体系。
这个应用体系可谓“美丽城镇集群版”的中枢神经。貌似无形却异常有力,正是集群建设的“总指挥”。
城镇集群开始起步,32个美丽城镇集群化典型培育案例也“新鲜出笼”。浙江省正通过集群化发展的串联整合,一体化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庭院建设,走进“整体大美、浙江气质”的城乡风貌变迁新时代。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