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发展如何布局?肩负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给全国提供共富经验的浙江,把目光投向经济欠发达的山区26县。
近期,一份2021年度“成绩单”将这些山区县的去年锁定、把今年谋定。
01
众所周知,在我们国家,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经济陷入相对低迷状态、进入缓慢链条时分的波谷时段。这也是世界惯例——任何经济体都会遵循一个波峰波谷交替运行的规律。
在2021年,浙江对于山区26县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做大产业,扩大税源,富裕人民。
在这一思路践行下,山区县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生产总值增速居于前三位的遂昌、武义、缙云分别为12%、10.6%和9.9%。远高于全省水平。
图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为什么?是以“有效投资”为标准的行动产生的结果。
这些项目,有的涉足数字经济,有的坚守实体经济,用经济学语言来说,都是可预见的有效投资,都含金量十足。
其实,对于山区县的关注早已是浙江共识。
而投资,是最容易影响经济格局、最可能改变山河面貌的手段。
去年8月,浙江举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388个重大项目中,山区26县的项目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产业发展项目居多。
这就是山区县2021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所在。也是其未来继续跨越的底气所在。
02
数据尽管枯燥,但是最能说明进步的速度。
有效投资最敏感的词语是“有效”。说明经济上的无效投资也会有,也会陷入“投入无产出”或“投入产出弱”的尴尬境地。
那么,什么算是有效投资?
据浙江省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21年,山区26县固定资产投资2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增速比全省高1.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分别增长22.8%和16.6%,增速比全省分别高5.0和2.7个百分点。
这又说明什么?
投资增加自然会对生产总值增加做出贡献,对于民众生活水平有影响,在涉及就业、收入等方面都是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工业投资往往具有所谓“四两拨千斤”的功用。
而新技术的投入是最能督促经济大踏步、高效率前进的。在浙江数字经济本来就受益良多,普及到山区县,是大势所趋。
有数据为证——
2021年,山区26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8%,略低于全省12.9%的水平,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7%,增速比全省高1.7个百分点。
资金投向哪里,哪里就会发生变化。尤其是谋定的有效投资,其连锁效应会是一波接一波。
03
浙江最大的差异化优势是活跃的民营企业和对市场敏感的民营投资。吸引和撬动起民营投资愿望和热情,整个经济就会活力无限。
2021年,山区26县民间投资增长11.1%,增速比全省高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研发费用增长34.7%,增速比全省高3.1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加大投入,昭示着市场信心在不断增强。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要想共同富裕,就需要做大产业、扩大税源。这就要靠有效投资。
而有效投资不仅凝聚起了发展新动能,更打开了山区26县的新发展格局。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这样一份令人欣慰的“成绩单”——
2021年,山区26县全体居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2139元、53710元和27619元,比上年增长10.9%、9.8%和11.1%,增速比全省高1.1、0.6和0.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稳步缩小。
静下心来回顾,就知道,有效的投资加上各地精准的产业定位,正是山区26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而这样的积淀也会在新的年度里继续发酵,继续为山区巨变提供活力和自信。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