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管住“艺人”是为了营造新风
中国网 · 陈鹰 | 发布时间2021-12-07 16:18:55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通报今年部分演出市场典型指导案例。对于一些艺人违规演出做出处罚。

  这与之前有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整顿娱乐圈市场的规定一脉相承、步步为营。

  01

  我们有一句立足山巅、梳理分析各类江湖的俗语是:风起于青萍之末。

  娱乐界一样有如此规律,而且延绵数年,开始对整个社会的固有正确的价值观造成伤害。

  数年来,文娱领域频繁出现艺人违法失德、“饭圈”乱象等问题,败坏行业形象,损害社会风气,对演出市场造成较大冲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人民强烈反映的,就应当是政府密切关注的。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作为主管部门首先出手:部署、要求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加强对艺人经纪公司、演出经纪机构和营业性演出活动的执法检查,密切关注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违反公序良俗、畸形审美等不良演出行为,严查违法违规营业性演出活动。

  统计显示,自今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全国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针对演出市场出动执法人员5.3万余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8万余家次,责令改正66家次,办结案件153件。

  这次总结性曝光和处罚,目的自然也是为了警示、震慑和纠正。

  02

  就在上月中旬,文化和旅游部对《演出经纪人员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的就是加强演出经纪人员队伍建设和管理,规范演出经纪行为,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健康有序发展。

  这个总计23条的“管理办法”,从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入手,彻底规范娱乐界演员之行为。

  这次曝光的五起事件,具备娱乐界长久以来习以为常的特点——

  陕西西安某酒吧未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也未委托有资质的演出经纪机构举办演出,却擅自举办艺人参加的演出活动。

  山西晋城某酒吧并非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未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也未委托有资质的演出经纪机构举办演出,却擅自举办演出活动。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某音乐餐厅在未取得当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批准文书的情况下,擅自在其场所内举办“八一建军节大型主题派对”活动,以建军节为噱头吸引观众,且现场演出节目中包含低俗违规内容,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天津某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未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在天津市某酒吧举办名为“绑定派对”的演出活动,表演伴随着DJ音乐对女性实施捆绑、滴蜡、抽打等性虐待行为的内容,显著危害社会公德。

  艺人蔡某某的代理公司上海某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未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不具备演员经纪机构合法资质,利用其独占性艺人资源,在该艺人巡回演唱会北京站演出活动中,实际负责演出内容、演出票务、收入结算等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

  凡此种种,忍无可忍。貌似事小,影响恶劣。

  03

  今年以来管理部门之所以大力度整顿娱乐市场,是因为真到了不规范将伤害整个社会价值观和道德风尚的地步了。

  这绝非危言耸听。

  无声渗透的商业“为王”观念,无所不用其极的表现方式,“奶油”当头的娱乐风气,对于大众常规情愫的极度扭曲,都在向社会输送一种萎靡的精神,尤其对于价值体系尚未明朗和坚固的年轻一代,这些内容和方式说成是“精神鸦片”也不为过。

  社会价值需要积极能量的引导,需要正气盎然的力量元素,包括娱乐市场在内的所有传播渠道最需要做的是,把我们民族精神里那些历经数千年而生生不息、铿锵有力的内核发扬光大,把普罗大众的日常精神化为国家源源不断、不畏艰险前行的力量!

  唯有如此,社会才能风清气正,人民才能精神抖擞,国家才能充满力量。

  包括文化旅游部在内的国家管理部门出台的一系列规范、整顿娱乐界和艺人行为的规定和“意见”,都直指一个宏大的目标:不能让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业行为和道德淡漠的艺人对社会肌体造成伤害。在“青萍之末”刹住此类歪“风”。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