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一股温暖的力量可以抗击冬寒
中国网 · 陈鹰 | 发布时间2021-12-03 11:30:24    

   就在昨天浙江隆重纪念“希望工程”在该省实施30周年的同时,一个温暖的故事在浙江大地传播。

645493c53fab1274379780a554f8848.jpg

  01

  事情源于一个远去浙江数千公里的甘肃一位13岁的男孩。

  12月1日,浙江公益人赵杰的朋友圈,发了这样一些文字和图片:一个穿校服的小男孩,低着头坐在凳子上,小手捂着肚子。

  截图对话,是校方人士和赵杰:这个孩子,瞒着家人和学校,每天只吃学校免费发的营养早餐,不吃午餐晚餐,硬撑了三天。

  这马上引来很多家长关注,不少人称当场内心破防。

  据赵杰介绍,这座中学是他负责帮扶的其中一个。为了能帮到像小邹这样孩子,学校和浙江的公益机构合作过多次。

  这个名叫小邹的甘肃男孩,正读初中一年级。撑了三天,不愿意伸手向家里要钱充饭卡。

  据其老师介绍,这孩子只吃营养早餐,没吃正餐,三天了。在场的老师们都很心酸,拿来面包、鸡蛋和燕麦片。怕他饿久了,一下子吃多了撑坏肠胃,就叮嘱他先喝热水,再慢慢吃。

  小邹是刚来这座学校上学的,中途因为疫情原因,学校停课了,这才复课没几天。他挺懂事的,他是饭卡上没钱了,又不愿意和家人伸手要钱,知道家里很困难。他也很要强,不愿意和人说,就这样硬撑了三天。

  每天早上,学校会提供免费的营养早餐,牛奶,鸡蛋、包子、馒头和菜夹饼。然后,正餐他就不吃,瞒着所有人。

  从其亲戚了解到的情况是,小邹家里情况复杂,父亲有糖尿病和尿毒症,生活勉强能自立,每年都要住三四次院,家里的积蓄花光了。五六年前,因为家里负担太沉重,母亲离开了,再也没回来过……

  这就是这个故事的轮廓。

  02

  随后发生的事令人意外又暖心。其实在遵从着一种社会和时代的逻辑。

  赵杰的朋友圈很快引起大家关注,还被人转发到网络上,有不少孩子家长内心破防和泪奔。

  当晚,赵杰的微信提示音响个不停。大家自觉发起爱心,一笔笔钱转过来,叮嘱他把这些钱转给学校老师,“先让孩子吃上饭……”

  连夜,赵杰把大家筹集起来的5800元,转给了小邹的老师。

  据小邹学校的雷老师介绍,赵杰老师所在的公益组织,早前帮扶过这所学校,是两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感谢赵杰老师,感谢所有的浙江好人。”

  赵杰是浙江宁波壹行人公益负责人,从事公益事业15年。先后获得“宁波市最美新闻人”、“感动宁波十大慈善新闻人物”等荣誉,并入选2020年“中国好人榜”。

  2006年以来,壹行人公益足迹遍及新疆、青海、贵州等西部十多个省市。募集资金捐建了四所希望小学、两幢教学楼、一所幼儿园和两座“宁波桥”。募集捐赠了总价值近6000万元的衣服、学习用品、书籍、教学电脑、抗疫物资和抗洪救灾物资等。

  这大体说明,甘肃小男孩的故事和随后在浙江引发的热度,不是偶然被链接到一起的,而是有着逻辑上的必然性。

  03

  小邹的生活费有了着落,故事似乎到此结束。

  在我们感动于浙江“爱心”的同时,也会为这个男孩的特殊境况操心。而更重要的是,给这类境况寻找一个更好的解决渠道,是需要多方深虑的。

  在上世纪国家尚不富裕的年代,这类故事很多,甚至是常事。而发生在当今这个民众已经解决了温饱进入小康、走向共同富裕之路的时代,这样的故事就凸显出其震撼性。

  中国地域广阔,地区之间贫富之间差异到今天依然存在,国家在做出各种努力去“抹平”这道鸿沟,通过包括低保、社保、地区性补贴等方式要让所有的家庭都能够有所养有所依。

  而因特殊情况造成个别家庭、个别人陷入一时无助的情况还会出现,如何让他们得到及时救助正是政府时时所牵、时时所虑。

  这个男孩因家庭极其特殊而造成的这种境况,依然需要认真面对。这是新的年代更现实的问题。

  就像那个感动国家几十年的“希望工程”一样,在新的时代,它开始肩负起新的使命。它本身内蕴的精神风骨和它那些实实在在的救助、帮助一样震撼人心。这个男孩的故事以及由此在浙江大地引发的如涌爱潮,本身就昭示着:精神、爱心的力量可以是强大且持久的。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