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一位神秘的爱心人士,因再次捐助慈善105万元上了热搜。
现在能热搜榜的通常是两端:扬善的,险恶的。折射出大众心理、大众目光关注的两端。
01
昨天,“宁波发布”以“105万!宁波‘顺其自然’又捐款了”为题,报道这位已经神秘了22年、捐助了23笔善款的爱心人士的慈善行为。
因为捐款数额较大且持续这么多年而引起人们的巨大关注。
这是一份温暖的‘约定’。这是宁波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给出的一个“温暖”的评价。
据介绍,从1999年起,“顺其自然”每年向市慈善总会捐款,今年已是第23次,累计金额已达1363万元。
分析说,“顺其自然”的捐款有几个特点,一是从“顺其自然”四个字中随机选择两个字作为捐款人名,今年的落款是“顺其”;二是落款地址都是不存在的;三是每张汇款单都不超过1万元(达到1万元需要署上真名);四是都在每年的11月底12月初汇出,然后收据邮寄至市慈善总会。
在谈及“顺其自然”善款使用方向时,市慈善总会负责人介绍道,根据他(她)本人的意愿,助学是主要资助方向。
因此20多年来,市慈善总会一直坚持将善款用于助学、教育方向,并通过各类媒体对每一笔善款的使用进行公布。
02
每年几乎在同一段时间——一般都是接近年底的十一月到十二月,这位神秘的爱心人士就会来到邮局,捐出慈善款,然后把捐助收据寄到慈善机构。
年年如此不说,捐助额度在逐年增加。由首年度1999年的 5万到今年的105万。
这也是这个“爱心事件”让人好奇的神秘之处。
根据爱心慈善捐助规定,每一张捐款单数额不能超过一万,就是说,今年捐助的这105万,至少要填写105张捐款单!
宁波市慈善协会展示了这22年来这位神秘人士的爱心汇款数额、捐款地点以及捐款的使用情况。
我们民族素有这样的优良传统美德,尤其是每逢国家遭遇灾难时,基本都会众志成城,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洪水、地震、台风等类似的灾难发生时,就会有无数的爱心民众通过捐助来表达对同胞生命的关注、关心。
绵薄之力就是他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谦虚之语。也正是这种“绵薄”的小溪汇就成滔滔大河。
03
一个民族是应该有一种精神的。公益慈善作为一种自愿自觉的行为,更能透视出人们发自内心对弱者的真实同情或关心,这是社会应当弘扬的美德。
有统计数据说明,一个和谐的国家,一个有些同情弱者传统的国家,都会把有慈善行为的人数占全体民众人数的比例,作为一项评判社会是否正常的标准。
如果绝大多数民众都有做慈善的意愿和行为——不论数额,只论行为,那就说明这个国家民众的道德素养高,国家的治理就会容易许多,民众的福祉也会增加许多。
因为能够展示一个国家民众品格的,不是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寡,最重要的是,能为同胞中的弱者做出多少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也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指标。如果善意再豁达一些,就会对整个人类中的弱者行使慈善行为,那就是“善达世界”了。这样的慈善机构在全球有不少,就也说明这样“胸怀天下”的人也有不少。
宁波这位神秘的爱心人士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大家好奇的,往往就是社会亏缺的。而当一个国家民众品格中同情弱势群体的元素多了,当公益成为民众心中的一种常规情愫时,这个国家就能更好地在和谐中阔步前行。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