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今日热搜榜,说明“花呗”有些撑不住了。
“花呗”深藏不露的利息计算水平让多数使用者摸不清底细。而它的服务便捷程度几乎没有其他方式可比,甚至包括各类银行的各类信用卡。
从这个“网上信用卡”出生的那天起,它就特立独行,在手机上很显眼的位置上,点击、注册,然后,在支付宝的帮助下,你就可以潇洒地刷手机扫码消费了,直到有一天分期也“分”不过来。
01
几十年前,让国人羡慕的美国人信用卡之类的消费方式,到现在我们早已“长江后浪推前浪”“轻舟已过万重山”了。“花呗”作为其中的后起之秀,短短几年时间,不光使用人数,尤其的消费额度,都在大踏步地超过各类信用卡。
“超前消费”这个词也因为“花呗”而更加流行,愈加时髦。分期购物等这些网上贷款也随之流行。大部分的年轻人使用着花呗,让许多人将超前消费的出现解释成了年轻人的一种观念,不客气地说,直接将年轻人喜欢随意花钱、不懂得节省,当成了一种新的观念来解释来看待了。
这种消费方式使得年轻人将分期还钱的时间拉得越来越长,导致了一种现象,就是年轻人支付宝账号里的“花呗”总是处于欠款状态。
越是便捷的付款方式,越容易引发更多的冲动消费。这是基本的心理学常识,因为它基本不给消费者冷静思考的时间。
花呗引发的这场消费“革命”尤其如此。据调查,花呗的使用者23岁以下的居然占到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比例。就是说,花呗的多数客户恰恰是自己不挣钱或者刚刚开始工作有了一点“自给自足”收入的人群。
02
“花呗”在年轻人群体中的大步流行是在考验他们的自控能力。而在相互攀比的时代,这最能引发无意义的“超前消费”,事实上,任何一种“超前消费”和丁吃卯粮都是对社会有伤害的行为引导。甚至住房也如此。
如果不是经济的快速前行,如果不是抑制不住或者不想抑制的通货膨胀,这些“超前消费”的正面效果是逼迫人们更加勤奋更加努力,负面效应则是,引发“老赖”的增多和社会问题的频发。尤其是针对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尚不成熟的年轻人群体,这类伤害就会更重。
近两年频频“爆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就是教训,那是人的贪欲在发财梦的催化下,放大到极限。这个花呗如果不加以控制,而总是“鼓励”无限制的消费方式,也会引发类似的问题,不可不给予重视。
接入征信系统,是花呗的一种醒悟。也算是“花呗”的一次理性行为。对于“超前消费”“便捷消费”之类的非理性消费有益而无害。
当然,无论是否相信,支付宝方面已经出现了一批花呗“注销”的用户了。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远离”花呗了呢?因为许多年轻人也已经意识到:花呗的分期其实与他们想要省钱的初衷是彻底相违背的。
每一次冲动消费之后,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直到连分期也补不上,或者和父母伸手,或者拖着不还。这就是花呗使用者逾期越来越多的原因,也大概是花呗下决心“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现实背景。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