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委印发《认真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就结合浙江实际,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在我省落地生根提出明确要求。
《通知》强调,各地各单位要从立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部署、打造精神文明高地的坚强支撑、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有效途径、建设清廉浙江的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题中之义来深刻认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此番要求,确实意义重大。这不光影响一个地区的清风和文明,也是国家治理重要的组成部分。
01
家教家风,咫尺而遥远。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一直有此陪伴。它是社会文明、国家文明的重要组成,甚至就是不可动摇的基础。
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这个细胞的好不好,直接关系社会肌体的健康与否。
近些年来,社会上发生的一系列恶性事件,违背社会基础伦理道德的事件,几乎都有家庭教育的不可逃避的责任。
几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特别讲究家教家风家训。尤其是家训,相当于家庭内部的“法律”,不遵守者,轻则几十大板,重则驱逐出家门,且不得再用家族的声望、信用去做事以及与人交往,直至其幡然悔悟、痛改前非的那一天。
如此严厉的家风教育下,其子女儿孙自然不敢轻易造次。整个社会风气也会因此晴朗许多。尤其是在那种人口流动性不强、邻居熟人固定的社会体系下,“家风”“名声”被视为和生命一样重要。
后来流动的社会中,大家彼此陌生,远离熟人和家庭的人们渐渐“摆脱”了家风的束缚和影响,靠教育和自觉维护着良好家风的余脉,好的“家风”似乎只存在于那些“家风严厉、几世传承”的大家庭中。
家风日渐失去了它以往的魅力和威力,在人与人快速认识又快速离散的“速成社会”中,几千年来形成的家风家训也开始土崩瓦解。
02
社会发展到今天,当沉溺于经济中的人们从钱堆里抬起头审视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时,才发现,文明并没有伴随经济左右前后,共荣共进,而是不知何时丢失到了何处。
当链接社会关系的纽带变成经济而非文化文明时,整个社会就会人情寡淡,道德更是无从谈起。特别是家庭的快速疏散,家风的影响变得短暂而无力,家风成了遥远的呼唤和不知结果的约束。
现代社会奇离古怪的恶性案件——断送他人生命的、一点不顺就自杀的,频频发生。如果追溯最基础的原点,几乎都指向到家庭教育——也就是家风出了问题!
没有严格严厉符合基础社会伦理道德的家教家风,尊崇“唯我独尊”的家教家风,自然教育不出心胸豁达,有家庭、社会责任感的后代。本来这是最基本的逻辑,却被许许多多的家庭所忽视、所藐视,直到那一个个无法挽回的悲剧的发生!
家教铸就家风。没有好的家教不可能形成好的家风。社会有责任以一种大众认可的标杆去引导良好家教家风的形成,从而使得整个社会风气符合中华文明的道德标准。
该停一停匆忙的脚步了!回望中华文明史,并从中拣取对当代中国有益处的叶片,引导整个国家向着符合世界文明潮流的方向前进,使得中华民族永远在世界文明之林中占据主要的、重要的位置。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