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天气远去,按下暂停键的暑期托管服务重新开启。暑假历时长,是孩子最开心却也是家长最揪心的一段时间,如何将孩子看管好,又不增加额外的学习压力,一直是社会各方关注的难题。
今年暑假,国内一些地方接连发生学生意外溺水事件,更是敲响了加强学生安全监管的警钟,据统计,国内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超过总溺水死亡人数的一半。同时,随着互联网使用率地不断提高,暑期学生沉迷网络的风险也随之加大。相关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已拥有9.89亿网民,学生占比就有四成左右,今年预计将是自2012年以来中国网民增长最快的一年。让未成年人从短视频、网络游戏、直播平台的怪圈中走出,除了加强对网络平台使用端的管控,更重要的是从源头寻找解决方法,转移到健康有吸引力的平台视野。推出暑期托管服务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过去,大多数家长进入暑假,就会迫不及待地带孩子走进各种校外培训班,其中既有不少家庭没时间、没人选看管孩子的无奈,也有“教育攀比、突击培养”的心理作祟。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最后效果适得其反,产生厌恶情绪的同时,还助长校外培训乱象的蔓延。相比之下,上线学生暑期托管服务,有老师的陪伴监管,学生在相对熟悉的管理环境下能更快适应,成长的效果也可以得到更大保障。
笔者认为,暑期托管服务需要有,但更要优。既然是针对中小学生开设的托管服务,就应秉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结合学生对象的实际搭建平台。决定要办,就要办好办出高质量。从托管服务班的时间、场所、内容,到师资力量的配备、安全措施的跟进等等,千头万绪都要组织者周全考虑,在前期筹备阶段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这一整套系统工程,可以是“一班一策”,也可以是边进行边完善,总之最关键的是不能等同传统的校外培训,将补作业、做考卷的任务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暑期托管服务应当是校园教育的充实与完善,让学生放下包袱,从书堆中走出,在兴趣课程、社会实践体验中多元成长。
对比春泥计划、社会支教等载体特点,暑期托管服务模式是一次新的呈现。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眼下不能操之过急、盲目推广,眼下各地也在试点探索阶段,在实践逐步积累可行的经验机制。作为家长,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实属正常,但也不能只关心提升孩子的分数成绩,对学校提供托管服务应当给予理解和支持。一方面,“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长远”。身为家长,就要有成年人的理性与胸怀,能全面、长远地看待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进入暑期长假,应及时控制成绩焦虑的情绪,避免将负能量心态带入到孩子的学习生活热情中。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做好示范榜样,在百忙中配合学校多为托管服务贡献力量,进而通过体验参与改变传统的偏见认识。
独木不成林,百花才是春。暑期托管服务作为一项公益事业,侧重引导学生参加一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和兴趣培养,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因此也离不开社会爱心力量的广泛融入。回看一些地方已经推出的托管服务内容,都围绕提升服务质量在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力量,而不是把开设暑托班的负担压力全部抛给学校。如有学校与周边街道、社区合作,共享周边教学资源,根据孩子年龄段、需求特点精心设置暑托课程表;一些学校还邀请社会资源走进暑托班舞台,为学生送上生动的科普……大家不计报酬,只为让孩子们的暑期过得快乐又有收获。社会力量不仅是参与者,也可以是托管服务的监督者,帮助暑期托管服务查漏补缺,为今后常态化优质运行建言献策。
暑期托管班模式在解决学生暑期失管难题上闯出了新路,尽管还处于初步的试点推广,但也属于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一次有益探索。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发展的希望,离不开各行各业的用爱浇灌、用心呵护,相信有了好的开端,丰富的实践提升,暑期托管服务定能得到健康普及,孩子们的茁壮成长之路也会越来越宽敞。
来源:中国网 | 撰稿:盛淑彦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盛淑彦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