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礼县成了新晋“苹果县”,山东海阳成了名副其实的“樱桃县”,广东茂名的桂味荔枝占据了“荔枝鄙视链”顶端,四川蒲江美美地成了“丑柑县”……近日,天猫发布2021水果县图鉴,国内16个区、县跻身2021特色水果县,“吃货硬是吃出了16个新地名”。这说明,一些地方的特色农产品已经打出了品牌和知名度,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水果县”走红,既源于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有需求,也有赖于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广大消费者讲究“吃得早”、“吃得好”、“吃得快”,对品质是越来越看重,而在供给侧,电商助力乡村新基建的完善,保障了水果能够“运得出”、“卖得远”、“送达快”。好货卖出好价格,需求与供给得到对接。这是乡村产业振兴、农业走向现代化路上的可喜现象。
长期以来,有三个问题困扰着中国农产品。一是缺乏标准,农产品不像工业品有明确标准,品质欠缺稳定;二是冷链仓储物流建设落后,数据显示,果蔬类农产品因预冷处理不到位,产地损失率高达20-25%。三是缺乏渠道,优质农产品卖不出去也运不出去,烂在农民手里,削弱了农民的积极性。而这些问题,都随着“乡村新基建”的不断建设而逐步得到解决。
以阿里巴巴在云南建设的昆明产地仓为例,通过数字化分选线的水果,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级,确保好货有好价。同时,产地冷库可以让水果采摘后及时进行预冷处理,极大延长水果的货架期。迄今为止,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在全国建了5个五大产地仓,分别位于山东、云南、陕西、四川、广西。同时菜鸟也在开始在水果核心产区,与政府、企业合作试点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最大程度解决农产品进城的“最先一公里”问题。
同时,阿里巴巴多年来建设了层次丰富的电商平台,盒马、天猫、淘宝、淘特等平台,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需求。果农越是用心种出好果子,就越能卖出好价钱,摆脱以前统销的局面,切切实实助农增收。所以说,不仅是在天猫平台上,在盒马上也有越来越多的商品被打上地域标签,比如陕西洛川富士、浙江温岭西瓜、四川安岳柠檬,等等。一个横跨天猫、淘宝、盒马的立体新零售商业矩阵正在形成。
在服务乡村农业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阿里作出了努力和探索,这对助力产业振兴、赋能县域经济,从而对撬动全面的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如今,迈入“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全国各地的重中之重。今年6月1日,《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施。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有两点值得注意:要凝聚的是全社会的合力,要抓住的产业振兴这一关键。除了政府积极推进、科学部署,广大民企同样可以大有作为、贡献力量,特别是在推动产业振兴上有优势、有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就农村展开探索,启动“千县万村”项目,开始构建县乡村电商服务体系。经过多年持续的“重投入”,阿里巴巴“乡村新基建”已成体系。看得准、行动早、成果扎实,这显示出一家企业的前瞻眼光、创新意识和担当精神,也值得很多民企学习和借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期待更多企业彰显能担当作为、大显身手,投身火热实践,紧贴乡村土地,这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可是反过来看,参与乡村振兴,也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打开新的发展空间,给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来源:中国网 | 撰稿:成欣然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成欣然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