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户”安置点里,住的并不是五保户;村里虽建了饮水设施,但纯粹是摆设,根本无水,村民被迫推三轮车去远处邻省运水;相关部门一问三不知,面对记者质疑时甚至张狂地辱骂记者并要抢夺手机。
这是近日央视披露出的“陕西洛南县脱贫掺假”事件中景象。而背景资料显示,该县早在2020年2月就退出贫困县序列,其扶贫开发局局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县财政局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难以想象,涉及党和国家宏伟战略的脱贫攻坚,在某些地方竟是“假大空”?若非媒体披露,我们不知要被蒙到何时? 一切事实表明,这个县的脱贫有“猫腻”,这样的先进荣誉有“猫腻”。
按照中央要求,确保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中最基本的底线,然而时至今日,当地还有村庄竟然连饮用水都没有着落,这样的“脱贫”就是标准的“假脱贫”。然而,当央视记者询问该县扶贫开发局时,其工作人员的回应是:“水不是我们管的事,是水利局管的”。这样的回答有点蛮横与无理了。饮水保证与安全是扶贫的基本内容,是扶贫开发的基本职责。而面对记者的之一,当地干部首先反问记者的却是:“你是谁家的亲戚,谁那么大胆”?当地村民也反映,为了迎接上级脱贫攻坚的验收检查,五保户集中安置点的修缮工作都是匆忙进行的。水都没有接通,村里的干部就急着让五保户们集中居住进去。而随着洛南县摘帽脱贫后,这些五保户的生活状况早已无人问津。由此看来,这样的“脱贫”,责任也在于上级的“急于求成”而不能全埋怨基层身上。必须追问的是,所谓的“验收检查”是不是也是“轰轰烈烈走过场”?如此种种,我们有理由怀疑,在这个“脱贫”之前,总共46万人口中有贫困户高达10万余人的县里,当初的“脱贫攻坚”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令人蹊跷的故事?
扶贫攻坚的基本原则是保障饮水等基本生活安全。当地的居民连吃水都成问题,那么怎么不是属于扶贫的范畴?既然属于扶贫的范畴,那么是不是职能部门的职责?既然是职责,那么没有解决,又是靠着什么样的“功绩”与“脸面”去获得全国的先进?脱贫攻坚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事关人民福祉,也事关党的执政基础,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 要防止形式主义,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开展督查巡查,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要严肃问责。脱贫成效绝不能仅仅体现在表格上、数据上,更要体现在老百姓衣食住行改善上,体现在贫困群众真真切切的获得感上。洛南县的扶贫攻坚作为,就是一起典型的责任意识淡薄、工作欺下瞒上、错误推诿糊弄的事件。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业已取得决定性与全面性胜利,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扶贫成果也有高度评价,但我们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许多扶贫攻坚成果还需进一步巩固。最关键的是,类似洛南县的“假脱贫”并借此沽名钓誉者还有多少?就此而言,我们任重道远,既要让脱贫基础更加巩固、效应更可持续,又需要各地举一反三,对既往脱贫过程与成果来一次扎实回访和梳理,加大惩处和问责力度,对弄虚作假、“注水”式达标要严惩不贷,对已经“骗取”荣誉的人和单位,坚决撤销并予以党纪国法处理,让假脱贫、假达标无可逃遁,绝不可令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成色和底色“黯然”,更不可让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失去信心。
此次曝光的脱贫“假大空”事件及时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脱贫攻坚的工作,也是一场对干部作风能力、为民意识的考验与锻炼。只有政治意识到位了、工作作风扎实了、为民思想浓厚了,脱贫攻坚才能圆满完成,扶贫成果才能更加稳固、百姓幸福才能更可持续,才能打牢新生活、新奋斗的基础,才能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邵子龙 路易成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邵子龙 路易成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