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警示”的思索
中国网 · 邵子龙 | 发布时间2020-12-21 12:34:04    

   警示教育读本《忏悔与警示》中,三十多个案例历历在目,三十多个步履沉重走向深渊的人生昭告着他们的悔恨。然而苦酒已酿覆水难收,当所有的贪婪与罪孽都已成恶果难以挽回,当一切“该与不该”都被尘封进这卷浸满血泪的忏悔录,唯有从这些负面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才是我们深刻的反思。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落马”官员也都曾是年少有为的英才。能成为后来的要职者,其自身也一定是存在着一些过人之处和闪光点的。“出道早、起步顺、进步快”,这是他们在外人眼中的第一印象。学生时代的他们往往就已出类拔萃,大多阳光、上进、能干,很多人更是早早就入了党。在这个阶段,理想和热情还充斥着他们胸膛,想要踏踏实实地做出一番事业来,对未来充满无尽美好的怀想和希冀,是亲人和同乡眼中的骄傲与自豪,也似乎是共和国正在崛起的一批栋梁之才。

  但是,当他们随着职位的升迁手中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权力之后,优渥安逸的生活似乎变得唾手可得,需要的只是关键时刻的一个默许或一个暗示。在这种触手可及的诱惑下,也许最初只是从一点小小的好处开始。自从尝到了这种通过“捷径”得来的甜头后,他们便不再愿意通过艰苦奋斗来换取劳动果实,而是为继续享受这种舒适和安逸的生活放纵自己不断沉沦,灵魂也在一次次的权钱交易中逐渐被欲望完全吞噬,丢失了原本的清廉和正直。殊不知自己也曾经吃过那些苦,才最了解民情民意,才最不应该忘记今天仍然在吃苦的那些人,才最应该体恤民情、执政为民,而不是一人享“福”,无视自己也曾身处其中的民间疾苦。

  纵观全卷,可以看到不少类似的表述:“一开始,收几千元最多一万元,后来发展到收十万元、二十万元,收贵重物品甚至金条;一开始,有的朋友只是春节前给我送点钱,后来发展到元旦、十一和我过生日都给我送钱”。也许最开始,并没有人希望落得这样的结局,都只是想着再捞一笔就收手、“给退休后存点养老金”就行了,然而贪念一旦放纵,它便会如一种肆意生长的致命病毒一般,在意志最不坚定左右摇摆之际趁火打劫,猝不及防地弥漫扩散至身体的每一处角落,不将你的整个生命荼毒耗尽誓不罢休。正所谓“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若不想被此剧毒沾染,唯一的方法便只有从一开始就守住底线,用自制力和责任感守住自己清正的灵魂,不给贪念留下任何一丝入侵机体的机会。

  案例中,浙江省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诸葛慧艳的忏悔书中这样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职务的升迁、任职时间的变长,敬畏之心慢慢减弱,逢年过节开始收受部分老板和下属的礼金礼卡和贵重物品,认为这是正常的人情往来。”然而正常的人情往来是建立在不牵扯公共利益的层面上的,一旦涉及到公共利益和公共权力,就完全不是“人情往来”的性质了,我相信身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她心里一定是清楚这二者之间的区别的,而这样的说辞只不过是在给自己找借口罢了。作为公职人员,最忌这样为自己的不端行为找借口,不断地自我麻痹自我宽解,自己将犯罪行为简单内化为合理人情交往,长此以往定会酿成无法收场的悲剧。

  最近上映的反映刘青山、张子善的“新中国反腐第一案”《西柏坡的警钟》,也令我有所思考。人生来便注定了会存在人性的弱点,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所有人都可以完全自制自控,唯有建章立制、堵住体系内的每一个漏洞,将权力真正关在制度的笼子里,才能真正消除权力滥用的腐败行为。当前许多类似的警示案例已从各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体系漏洞的线索,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应及时查漏补缺,使我们的制度体系更加牢固。在企业中我们也应该汲取这些深刻的教训,一方面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公司的制度体系,与时俱进,为企业发展打好坚实的制度保障。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邵子龙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邵子龙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