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群众反映的“接处警速度慢”等问题,今年以来绍兴市公安局尝试改革,“智造”民意感知系统,精准“打捞”涉警反馈信息。同时通过跨警种、多部门联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吐槽”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实现了城区范围内最快1分钟响应的快速处置。
除了接处警速度,群众日常生活中吐露的停车难、独居老人求助难等“槽点”,都在智慧民意感知系统的“感知”范围。由此可见,数字时代,敏锐捕捉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不满意”问题、将民意的痛点“一网打尽”,不缺智能化系统配置,最缺系统化解决问题的勇气。
精准锁定群众反应最大、“吐槽”最多的民意信息,本质上锁定的是公安工作的短板。绍兴公安的民意感知中心,与市局督察中心同属一个班子。从机构设置上可以看出这项改革的用心之苦、大刀阔斧的用刀之快。在内部机制上,绍兴公安多警种界限被打破,公安督察、法制、信访、网上办事服务中心等等,与社情民意密切相关的警种力量被整合为一个团队,集中在民意感知中心现场办公、现场联动、现场处置。
在一块实时显示的大屏幕上,绍兴全市110接处警、12345政府阳光热线、公安新媒体矩阵、公安信访、网络舆情、社区民警走访等网上网下几十个渠道采集到的民意信息,实时投放,实时更新。回复量、不满意数、整改工单数、实时不满意诉求……每一个滚动的信息,都是市民对公安机关的民意呈现。每一个跳动的数字,都是一次倒逼。每一次预警,都是一次警告。
事事在外,刀刀向内。绍兴公安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当成自己工作的一面镜子。照到痛点,照见短板,以此增强服务群众的紧迫感,倒逼自身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绍兴是“枫桥经验”的诞生地。与其说数字化是新时代枫桥精神的创新呈现,不如说是新时代枫桥精神的不断弘扬,“激活”了互联网这一智慧工具。百尺竿头找短板,智慧民意感知系统捕捉到了一个老小区的市民吐槽在论坛上的“停车难”,绍兴公安找到了这个区域盘活11个机关事业单位的内部停车场。群众满意是动力,大数据“嗅”到了绍兴偏远山区办证难、企业和工复产遇难题、“黑户”孩子上学“拦路虎”的细碎“唠叨”……公安机关找到了服务群众留下的“亏欠”。智慧系统是感知,服务群众是感受。感觉“欠”得越多,才会真诚倾听人民群众各种各样的“唠叨”。
诚如绍兴市副市长、公安局长俞流江所言,公安改革成效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群众的批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听不到群众的批评,更可怕的是听到了群众的合理建议却置若罔闻。
公安工作如此,服务群众的所有工作都是如此。把工作的监督权、评判权交给群众,服务群众的办法一定比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多。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