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2020外滩大会”在上海举行。与众不同的是,这场超500位全球经济学家、诺奖得主、企业家、技术派济济一堂的全球影响力最大的金融科技大会,开场就端出了一杯特殊的“咖啡”,生动地诠释了最前沿金融科技的商业落地过程。
咖啡种植是卢旺达的支柱产业,每30个卢旺达人中就有一个以此为生。2018年底,卢旺达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约共建世界贸易平台eWTP。从此,一包小小的咖啡,有了区块链溯源的数据透明,贸易成本降低也带来了市场消费支出的降低,而非洲“咖农” 每卖出一包咖啡则多赚了4美金。
外滩大会上,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端出这杯咖啡待客时感慨地说,这杯咖啡,折射世界的未来。
这是一杯标标准准的“数字咖啡”。是新金融科技推动商业落地的创新缩影。一杯咖啡,温暖中有温情。一头是非洲“咖农”每包咖啡增收了4美金,一头是消费者减少了消费支出成本。而起桥梁作用的,则是最前沿的金融科技。在整个的商业落地过程中,eWTP的数字贸易平台、区块链技术、二维码等等,发挥了金融科技化解商业难题的作用。一头是分散种植的非洲“咖农”,一头是中国街头千千万万的咖啡馆,抑或亿万咖啡消费的家庭。无论是企业,还是经营消费环节,即便再小的“单元”,都能参与到全球贸易中来。所谓“世界的未来”,便是金融科技赋能商业落地的数字普惠。
科技是硬核的,但外滩大会带给世人的却是暖科技。外滩大会端出的一杯咖啡,形象生动地诠释了硬核科技的内涵创新,呈现了科技向善的初心。科技赋能,数字普惠,就是让全球、大众,即便再小的经济生活参与者,都能普遍地在数字科技中有受惠感,获得感。外滩大会上的这杯咖啡,使得科技硬核的“高大上”,从高处不胜寒、大而无当、形而上的外界印象中,因为像血液一样,与肌肉骨骼融为一体,同场景密切结合,使得金融科技与社会群体更接地气、与小微企业乃至消费个体更加关联,而充满了血脉相融的关联感。
外滩大会上,井贤栋表示,过去金融专注20%的人群。新金融服务80%的大众,让普通人和小微企业也能享受到和银行行长一样的金融服务。服务的核心从“以钱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新金融是让钱找人,钱去找企业,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场景化,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的民生发展。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无疑是一次重创。在此之前,国际货币基金曾组织预测,疫情可能造成2020年全球经济总量将下降3%,是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萎缩。
然而新金融科技出手,改变了这一预判中的“轨迹”。疫情期间,eWTP的杭州、马来西亚吉隆坡、比利时列日、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等数字贸易枢纽仍然高效运转,成为了运送抗疫物资的关键通道。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物流网络还将杭州至列日、吉隆坡的货运航班增至一周五班。一批中欧跨境电商通过eWTP列日仓的保税备货模式做到了不打烊,并通过数字化的eWTP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阳光报关、快速清关。对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ichael Spencer惊奇地表示,当人们因疫情被迫不能出门的时候,数字技术开启了“快进”模式。
准确地说,这是金融科技通过创新内涵,对经济生态旧规则的一场“重置”。是数字技术通过前瞻布局、主动出击,在疫情化危为机过程中的科技力量呈现。这场疫情,加之“逆全球化”贸易壁垒的背景之下,数字经济、金融科技成为全球经济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成为硬核支撑。数字技术的远程工作、远程教育、远程购物,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新冠疫情诊断并追踪病例、追踪接触人群等等,提供了有力的服务保障。中国的数字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移动支付、金融科技,更是在抗击疫情和“双循环”发展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正是基于创新实践的事实与范例,外滩大会上品着咖啡的全球金融科技顶级专家们,在纵论数字时代的未来和当下选择时,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眼下是世界按下重置键的最佳时机,包容性和金融科技将带来更公平、更快速、更智慧的经济复苏。
品的是咖啡,品味的却是金融科技融入人们生活、全面融入世界的路径与前景。事实证明,有普惠温暖的金融科技,才有温度,有智慧,有可持续的力量。所以外滩大会的这杯“数字咖啡”,其“提神醒脑”之处在于,全球数字经济领域、金融科技领域,通过一杯咖啡的品味,正在单边主义抬头和“逆全球化”思潮下,开启更大规模、更远未来的一场“逆行”——用科技的手段解决公平、快速、智慧问题,用普惠金融的获得感来确认包容开放的可持续性,用数字经济的温度来化解普惠合作、惠及全球经济道路上的艰冰。
中国连接世界的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证明,普惠的数字科技是不受疆域限制的,惠及人类的科技力量是无人可挡的。谁解决了小微企业、普通人群的生存现实问题,谁就解决了占世界大多数人口在当下困境中的生存发展问题。这份责任的担当,谁都无可挑剔。因此,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外滩大会上,向全球伙伴发现邀请,一起助力全球支付互联互通。
发展遇阻力,科技有担当。全球经济谋求V型反转,实现健康增长,需要全世界数字科技的更普惠、更温暖,让所有人都有共享、竞争的获得感,有参与到这场“逆行”的包容感,使之成为全球“划桨”的合力,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新引擎。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