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同一天,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余杭区连发两条重磅消息——总投资60亿元的杭州首座阿里云计算仁和数据中心正式落成;国内首次融合制造业优势与互联网发展优势的“犀牛工厂”正式揭幕。一个代表“新基建”,一个代表“新制造”,一个在余杭钱江经济开发区,一个在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
阿里有多“火”,余杭有多“旺”。这是茁壮成长的“神话”,更是雨露阳光的“佳话”。
天底下本无所谓的“风水宝地”,只是有人把它辛勤地耕耘成了一片可以追梦逐梦的沃土,精心地浇灌成了一方可以施展宏图的水土。余杭与阿里结缘12年,共同在创新,相互在成长。12年来,阿里从最初的“淘宝城”入驻开始,持续壮大、壮大,阿里总部、湖畔大学、菜鸟、之江实验室、达摩院,直至今天的浙江云计算仁和数据中心、犀牛智造工厂,都在余杭这片土地上落地、开花、结果。此中的相互“钟情”,绝非一时兴起的“眼缘”,而是阿里与余杭同时蓦然回首的确认。
“我负责雨露阳光,你负责茁壮成长”。这是余杭对所有创新创业者的公开承诺。
余杭也是这么兑现的。余杭把目标定位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排头兵,把角色定位于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店小二”。此间,改革创新的锐气,与企业创造创业的气质相投。服务社会的秉赋,与企业对于营商环境的诉求相通。从这个意义来说,余杭是与这片土地上成长着的企业,相互投缘、互为成就,是典型的志同道合,携手并进。
在这十余年的时间逻辑线上,阿里从“淘宝城”出发,成长壮大为全球瞩目的“经济体”,从电商企业起家,成长成为全球互联网科技巨头;余杭发展从“跟跑者”成为“领跑者”,从“后花园”成长为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蝉联浙江第一、跃居全国第七的“领头雁”,这之中,有余杭和阿里政企之间的各自耕耘,也有彼此内生动力之间的相互促进,两者在改革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展示的,是奋力冲刺的协同姿势。
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基石,数据中心则是新基建的重要底座。在余杭开服的阿里云计算仁和数据中心,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全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在数字经济的跑道上,余杭与阿里、与这片土地上的企业,都在努力抓住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携起共同发展的手臂。与其说是余杭与这些企业的产业基因相符,不如说是大家改革创新、敢立涛头的基因相同:都不甘人后,都面向世界,都希望自己成为引领创新发展的一员。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余杭能够成为杭州人才净流入稳居全国第一的顶梁柱,为什么“健康码”等众多全国“首个”数字治理的应用能够出现在余杭,为什么余杭干部服务企业跑这么勤、效率这么高……
而阿里这次揭开的“犀牛智造”神秘面纱,正是阿里“五个新”中“新制造”的重磅代表作。阿里“三年磨一剑”,与余杭近年来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打造杭州“双引擎”发展引领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区、全国智能制造标杆区的目标,是完全吻合的。所谓趣味相投、志同道合,尤其是在数字经济和新制造的共识中,更显得“英雄所见略同”。
愿景再好的“双引擎”驱动,都离不开党委、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正因此,余杭将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着力打造“互为成就”的政企亲清关系,打造“唇齿相依”的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干部主动跑、企业“跑零次”,是工作目标,也正成为现实。
一流追求,一流努力,才有一流收获。阿里和余杭创造的,是互为成就、携手共进的佳话。期待这片创新创造的沃土上,有更多的“阿里”成长,有更多的神话和佳话。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