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卖吊牌轻品控 这样的“南极人”何以成功?
红网 · 张隐曜 | 发布时间2020-07-14 14:02:27    

   说到国内有名的内衣品牌,南极人算一个。如果你衣橱里有南极人保暖内衣,请一定要珍惜,因为现在你已经很难买到南极人这个品牌自己生产的产品了。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南极人”,会发现内衣早已不是它的全部。南极人的经营范围开拓到了服装、家纺、户外用品甚至食品,等等。(7月11日 中国新闻网)

11.jpg

  复盘南极人的发展史,2008年是这家企业的转折点。这一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结束了纺织业的黄金年代。南极人创始人张玉祥当即决定转型,开启品牌授权的商业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卖吊牌。在支付保证金和吊牌使用费后,小企业可以打着“南极人”旗号售卖商品。
  南极人的这次转型是成功的。对于很多小企业来说,顶着南极人的光环,意味着更多的流量和更高溢价。也正因此,南极人的品牌授权模式很“畅销”。反映到利润上,今年4月,“南极电商”发布了2019年年度报告,其中,南极人通过品牌授权获得的收入合计约13亿元。
  不过,南极人的成功,不少人表示看不懂。要知道,南极人品牌的产品,近年一直问题频频。比如,仅2018年内,即上了14次国家质监部门以及地方消费者协会的不合格产品黑名单。今年,从国家市监局到北京、上海、江苏市监局,都点名“南极人”品牌产品存在问题或不合格。
  此前,有学者撰文认为,“南极人等的成功值得消费者反思”。不可否认,这种提醒是有必要的。没有消费者的“支持”,问题频出的“南极人”,不会越做越大,不会只卖吊牌而不注重品控。但是,反思的主体恐怕还应当扩大——国内法律制度体系,也是有待细加审视的对象。
  不妨先看一个案例。去年,乐清市场监管局公布了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乐清市品桂贸易有限公司因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的商品——“南极人”品牌挂烫机,被“罚款2500元”“没收违法所得196.2元”“没收同批次的NJSCG-01型蒸汽挂烫机1台”(另外18台已售出)。
  品牌授权,在法律上即商标许可。按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注册人有监督被许可人商品质量的义务。因此,对于吊牌商品质量问题,品牌授权方也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但在实践中,品牌授权方往往能够置身事外。执法部门处置的对象,大多时候只有被授权企业。
  另一方面,长期饱受诟病的是,在商品质量问题上,我国法律的惩戒力度似乎并不算强。国外企业“被罚到破产”,这种事在国内却鲜有发生。另外,对于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国外有相对完善的召回制度,但直至今年,我国才开始实施《消费品召回管理暂行规定》。
  如此看来,南极人的成功并不奇怪。经营销售问题商品的代价太小,企业必然缺乏迅速加强品控的动力,与此同时,这也容易给人以“小问题轻处理”的印象,消费者即便对此有关注,也不大会彻底拉黑“南极人”。更何况,这类体量巨大的企业,有充足的资金去宣传营销,能够逐渐淡化覆盖其“黑历史”。

来源:红网    | 撰稿:张隐曜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红网    | 撰稿:张隐曜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