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酵中的“大头娃娃”事件,将郴州永兴推到了舆论的风水浪尖。媒体报道,永兴县多名患者家长发现孩子头骨出现畸形,酷似“大头娃娃”,已被医院确诊为“佝偻病”。系因患儿共同食用了一款名为“倍氨敏”的“特医奶粉”。实际上,这只是一款“固体饮料”。
5月13日,郴州市永兴县市场监管局宣传负责人回应称,已联系涉事企业,暂未发现有医院和医生参与。涉事的相关生产企业回应,产品符合国家固体饮料标准,对于门店把它销售给孩子,公司不清楚。
不是奶粉,销售时号称胜似奶粉,不法销售者胆子很大,监管部门的心也够大。
在婴幼儿奶粉事件上,很多中国的孩子吃尽了苦头。我们来梳理一下。17年前因为劣质奶粉引起的安徽“大头娃娃”事件震惊全国。12年前三鹿奶粉引爆的三聚氰胺事件,惊爆国内外。两起事件造成多名婴幼儿死亡,几万名孩子住院。很多孩子留下了一辈子的后遗症,很多家庭留下了一生的痛苦。经历这些之后,中国针对国产乳业,下大力法治重构、形象重塑。今天湖南郴州再次出现“大头娃娃”,叫人怎不瞠目结舌。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国产奶。现在是三朝被蛇咬,郴州当地相关部门还在说要“举一反三”,难怪外界难以接受。
固体饮料当成高档奶粉销售,郴州有过相似的案例。2019年,郴州经一家销售商将一款名为“舒儿呔”的固体饮料当成奶粉在市场上销售,得到了当地医院医务人员的“鼎力”推荐。事后有6名医务人员受相应处分。
无利不起早。从这起案例来看,这家企业把固体饮料当高档奶粉在卖,背后显然也有着一条不难分辨的利益链。受害者家庭,已经出示了相关的证据。当地最新的官方通报称“暂未发现有医院和医生参与事件过程”。这一点,还需要深入调查,甚至应该不排除通过立案侦查,给出准确的结论,才能消除社会的疑虑。
涉事的产品生产公司,现在明显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他们的意思是,我生产的就是饮料,是合格产品。至于门店当成奶粉卖,跟我无关。婴幼儿生命健康面前,这番表达,确实够狠、着实冷漠。
饮料当成奶粉卖,明显涉及消费误导,是拿婴幼儿的生命健康开玩笑、挣大钱。是典型的出卖良知,谋财害命,令人发指。谁是这条利益链当中的贪婪者,只要彻查,一清二楚。产品销售有没有高额回扣,有没有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奖励渗透和机制勾连,这些问题才是关键。围观者不用脑袋,都能猜出几分。因此这个案子,还是要以事实来说话,通过彻查,还原真相。谁都不要轻易站出来“背书”,谁都不要在生命和法治面前打马虎眼。
郴州“大头娃娃”事件,本质上无关奶粉,但当销售过程中与奶粉一旦挂钩,喝垮的是婴幼儿的身体,拖累的是中国乳业多年来苦苦重塑的企业形象。这起事件,关乎郴州当地的形象,但更关乎生命,更关乎法治。因此不仅要给这些受害的“大头娃娃”们应有的关怀,更要给他们一个法治的交代。此案不论涉及到哪些人,都要一查到底,绳之以法。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