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五个航天日,国家航天局宣布启动“天问”系列,中国民营企业吉利控股公布双星计划进展。国内一片祝福、自豪的赞声中,也不乏个别声音讥讽吉利山寨特斯拉,“腔调”相当刺耳。
撒币飞行汽车、山寨版马斯克、为梦想窒息……但凡一个有点科学精神、有点民族气节的国人都不会将这些“酸葡萄”酿成的苦水,倒在一家代表中国汽车品牌大踏步进入国际舞台的企业身上,不会倒在一个为圆中国消费者汽车梦想拼搏前行的企业家身上。然而这种辱人反辱己的丑态,在互联网舆论场却依然有着恶意“带风向”的市场空间。
从造车那天起,李书福就从未掩饰过他的宏大理想。2010年10月6日,李书福随时任国家总理温家宝出访比利时发出“天问”、发表清晰“宇宙观”。那时候看来,太空、星球,还是与造车相去甚远的两个世界、不同话题。然而,就在SpaceX通过猎鹰重型火箭将一辆红色特斯拉送上了通往火星的轨道的2018年,吉利开始正式进军航天领域、成立时空宇道公司,将构建天地一体化未来出行蓝图付诸实践。
时间有先后,时空有交错。英雄所见略同,但路径不同。李书福和他的吉利、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之间,只有可复制的理想,没有可山寨的梦想。吉利与特斯拉,除了都是车企、都在仰望星空的外在姿势,给人以联系与联想,但实质上并无交错。稍具科普常识的应该知道,把一辆电动汽车通过火箭送上太空,与吉利造星、双星发射的诉求不尽相同。吉利旨在提升导航精度,为无人驾驶布局未来。吉利此局不魔幻,很直接。不疯狂,很务实。李书福只是把10年前的“宇宙观”,加快上天、加速落地而已。
梦想变成现实,理想推动进步。然而李书福没被自己的梦想窒息,马斯克也没被自己的幻想窒息,全球汽车市场很大,中国竞争者众。新一轮的未来出行方式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实力的竞争,也是理想与情怀的素质竞争。中国有民营企业能够在航天科技壁垒、星辰资源抢夺的赛道上挺身而出,吉利值得敬佩。
诚如李书福10年前发表的“宇宙观”所言,人类应该以更加大胆和科学的态度,不断探索与加快开发太空世界与宇宙未来,在保护与发展地球经济的同时,完全可以开拓更加广阔的宇宙世界。停留在一个地球上的思维是局限而狭隘的,不利于地球人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同理,停留在局限性市场的眼界和思维,也短视的,是狭隘的。中国需要拓展的是地球人之间的团结与合作,需要中国汽车制造业挟民族气节携手前行。中国汽车出行行业应该充分团结协作,以科技实力与尊严迈向世界,拥抱世界。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