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卫星要上天。3月3日,这条消息成为疫情弥漫背景下、企业复工复产信息中最为抢眼的一条。这一天,浙江台州吉利卫星项目正式开工。这意味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龙头——吉利控股,成为继特斯拉之后第二家进军商用卫星领域的汽车企业。
按照计划,2020年内,吉利将完成首发两颗低轨卫星发射,以此全面展开全球首个低轨道导航增强卫星系统的商用验证。显然,吉利卫星上天,不是心血来潮的冲动决策,也不是“万一实现”的梦想,而是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绸缪已久的太空“话语权”。未来汽车工业,谁抢占了太空,谁就占领了地面。如果您笃信无人驾驶将是不可抗拒的趋势,那么提前布局太空,无疑是吉利应对未来的前瞻与实力。
中国汽车工业,错过了前100年,不能再错过未来。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由此可见,吉利剑指太空,既是向智能网联化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为国担当,为中国自主汽车工业跑赢世界而挑起脊梁。
事实上,李书福和他的吉利控股,也是这样一步步开疆拓土、挑战过来的。从旁观者眼中的“汽车狂人”、到第一台吉利汽车上路,从收购沃尔沃宝腾和莲花、到战略入股戴姆勒,从参与领投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到进军商用卫星领域……吉利一路突飞猛进,伴随着怀疑,但伴随最多的是鲜花和掌声。李书福用踏实的脚步,为时代书写了跨越式发展的传奇篇章。
如果说,吉利2019年参与领投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是从“地上”到“天上”的商业路径探索,那么吉利卫星项目的正式启动,则是李书福代表中国汽车工业,与马斯克代表的美国汽车工业,在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竞道上的一次赛跑。吉利表示,2020年内首发的两颗低轨卫星,全部原型设计均由其战略投资的航天科技公司——时空道宇自主完成。低轨卫星布局形成后,将提升导航高精度达厘米级,将与汽车制造、未来出行、大数据等行业深度融合。
这就是浙江民营企业家的豪迈特质,是永立潮头的担当气质。李书福不在乎旁观者怎么说,更多的在乎创新结果的用户感受。这是李书福作为浙江民营企业家相对有所不同的地方。但共同点是不折不挠的创新精神,与国家、与时代、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数据显示,当前北斗、GPS系统的民用定位精度在5-10米,无法用于车道分辨,而自动驾驶技术需要至少达到实时厘米级的精度。这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掂量吉利卫星的担当分量的。
▲台州吉利卫星项目智能AIT中心
从频段和轨道位置等不可再生资源的角度来看,吉利卫星上天,是对竞争对手太空“抢占”“霸道”的一场阻击。根据马斯克的Starlink计划,将由SpaceX公司初步发射12000颗卫星,后续发射总量共42000颗,并在太空中布局一个巨大的人造卫星星座,为全球“除中国外”的卫星接收器提供高速互联网连接。
“除中国外”4个字,信息量丰富。此中逻辑关系,可以有很多解读。但对照分析,李书福的吉利卫星所担当的中国分量,则不难解读。由此可见,单纯从商业竞争的纬度看吉利卫星,显然是对李书福和他的吉利格局的低估与小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当今全球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期,全球创新版图、经济结构正在重构。科技与国运、与人民生活福祉紧密相关,全世界都在抢占科技的制高点。中国每向前一步,未来便是机遇;迟疑一步,机遇就会变成遭遇。而中国的科技进步,需要靠集体的发力。李书福的吉利卫星,便是中国民营企业砥砺担当的姿势。
从“地上”到“天上”,从“为老百姓造买得起的汽车”到“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从造车到参与全球第一条智能驾驶、无人管理的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的“造路”……今天的吉利,俨然是一家走在前沿的科技公司。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尽管吉利已经蝶变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自主品牌,但吉利朴素的情怀、与民族共进取的社会责任感始终不变。这是吉利能够在激烈的国际汽车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的动力。而始终站在科技前沿、创新前沿,则是吉利在这一轮科技革命中自信地逐浪前行的第一动力。吉利前行的路上会有挑战,今天的中国人已经不再怀疑,而是给予吉利卫星更多的鼓励和期待。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