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央视新闻1+1连线杭州。外地网友看完感慨——为什么我不是生活在杭州。央视报道显示,截至2月11日24时,杭州确诊病例为159例,而疑似病例快速下降到了19例。白岩松在介绍杭州“健康码”时表示,“尤其需要点个赞!”

杭州健康码,正是冲着解决问题而来的。一边是严防死守,一边是返工返学返岗的实际需要。杭州健康码不是要把人管死,而是通过精准的管理施策把人管活、把城盘活,在这对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中找到解决方案。
浙江是这场战“疫”中首个宣布启动一级响应的省份。杭州作为省会城市,第一时间严防死守,为防控疫情、守护百姓生命健康做出了果断响应。如果说为之付出代价,那一定不只是外地流动人口、新杭州人,还包括所有与这座城市密切相关的人们。
很简单的道理,没有第一时间的严控,便不会有今天杭州、乃至浙江全省确诊人数持续下降,便不会有隔离人员的批量解除,便不会有令人欣慰的“零死亡”。杭州用清晰的治理之道,推出最严的管控措施,稳住了疫情,也稳定了民众情绪。
梳理杭州抗“疫”治理脉络,不难发现,杭州整个治理是高度灵动的。杭州是全国第一个推出“白名单”复工企业的城市,第一个要求快递全面复工的城市,第一个推出“健康码”的城市。没有大开大合,只有严控有序。没有按键不动,只有动态施策。最典型的是2月13日的管控部署中,根据区县(市)风险评优等级实施分类管理。比如疫情轻微的淳安,可逐步恢复常态;疫情相对较重的江干、余杭、桐庐,继续保留封闭式从严管理;而其他区域继续保留封闭式管理、卡口单向测温,本社区、村庄、单位人员凭绿码和有效证件正常出入。
杭州尤其强调全市统一,明确要求“不得层层加码,不得出台阻碍市域内车辆人员流动的管控措施”,“不得随意阻拦在杭州购房、租房的新杭州人凭绿码和有效证件出入所在的社区、村庄、单位”。这些禁令,有着大数据的科学赋能,更有着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烈诉求。目的就是在严防死守不放松、保障生命健康不懈怠的同时,欢迎新杭州人安全健康“回家”,回到建设杭州、贡献社会的岗位上,保障防疫工作的顺利推进,也保障杭州经济的健康发展。
既然是动态的,必定有时间先后,也必定有区域差别。严字当头,总有不适、难免有不便。杭州抗“疫”,本无“一刀切”。倘若希望杭州范围内,都是一个尺度、一个标准、一种操作,反倒是一种“一刀切”的极端诉求。不仅与打一场科学、精准的全民阻击战的本意不符,也不符合治理规律。
懂治理、会治理的杭州,最珍惜百姓生命健康之珍贵,最珍视每个为杭州发展作出贡献的个体。杭州有序复工,对珍贵的劳动生产力来说,求之不得。杭州严防死守,并不意味着大门紧闭,而是防控疫情的大门是死守的,而健康安全的大门是对外敞开的。2月13日,杭州市政府发布的“调整疫情,防控人人”十项措施,正是基于杭州疫情的变化,希望这场阻击战打得更有针对性、精准性、兼顾性,体现必要性与适度性,从而做到疫情防控、有序复工两不误。同时杭州出台了一系列有序复工的保障措施,其中一条明确,“对违法断路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和干扰企业正常经常的违法行动,要依法严惩”。
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大疫面前,没有一条生命是可以不设防的。杭州守护的这个家园,是所有新老杭州人的家园。杭州的生命健康需要人人呵护,个个配合。读懂了杭州抗疫阻击战以来的一系列动态措施,便一定能够理解杭州守护生命健康的治理力量。这个力量是集体的。杭州的治理之道在于,死防死守的同时,敞开安全健康的大门,欢迎新老杭州人平安回家,回到安全健康的杭州之家。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