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反向春运”新时尚,杭州准备好了吗
中国网 · 刘雪松 | 发布时间2020-01-21 13:27:33    

   1月19日,“反向春运”冲上微博热搜。杭州与北上广深等10大城市一起,成为今年“反向春运”的主要目的地。

1579576010243_5e266aca159bb83e16c0b843.jpg

 
  回家过年,义无所顾。过去中国人,老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如今这个“铁律”,正在悄然改变。而真正成规模的“反向春运”,今年是元年。铁路数据显示,今年春运,传统高峰线路的反向客流增加了9%左右,其中儿童增加39%,50岁以上旅客增加了42%。
 
  团圆之处便是家。春节回去的这个“家”,不再一定是老人居住的地方,也不再是城市人口儿时居住的地方。越来越多的儿女期盼老人进城过年;越来越多的老人体恤儿女春节出行难、假期短,愿意去儿女工作和安家的城市过年。过年的方式变了,爱没变,反而更浓了。春节回去的这个“家”,回归了中国人过年团圆的最初概念。有爱的地方就是家。人们想要的“年味”,也在于此。
 
  “反向春运”,政策助力。日前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全力做好2020春运工作的意见》中,首次明确将推行回空方向列车票价优惠措施,鼓励“反向春运”。这是有形之手对于春运市场的一次创新调节,市场化与人性化得到了协调匹配,春运的资源配置优化了,民众出行成本降低了。“反向春运”也由过去的“提倡”,变成了现实的“落地”。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人的观念改变。“反向春运”的大规模形成,不是老人一夜之间传统观念改变的结果,而是经济发展的使然。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加速改变着农村人口的生活方式——城乡生活方式的差别在明显缩小,老年人很少再有城市生活的不适应、冷清感;春节爆竹声声的“年味”也被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加而摒弃。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遇上了大城市人才竞争的好时光,落户、购房等配套政策倾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很快在城市安家落户,也加速着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他们不再为把父母接到城里过年而感到处处窘迫,他们有条件在打拼的城市把父母请到城里,尽一份时尚的孝心和爱心。
 
  “反向春运”,杭州是一个“温度计”。杭州新经济的产业结构,带动着城市人口结构变化。越来越多的新杭州人从事互联网行业或关联职业,他们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以往外来人口需要很多年才能实现的安家落户“自由”。他们的获得感明显,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同样很明显。他们选择“反向过年”,也拉动着杭州“反向春运”的指数。其实拉动的,也是儿女与父母的幸福指数。
 
  春节新时尚,服务要跟上。杭州城市的常住人口已在1000万上下,“反向过年”无疑将成为越来越多杭州家庭的选择。这意味着“反向过年”的新时尚,杭州很有可能成为新常态。如何让逐渐常态化的杭州春节生活便利、保障充分、品质提升、年味十足,这是摆在杭州面前的一道新课题。杭州应该做好提前谋划,提升服务。公共交通、安全保障、卫生保洁、市场供应、社区管理等等,都需要细化到位,让“反向过年”的人们在这座城市,有温馨的家园感、细致的归属感、春节的年味感。
 
  心安处,即故乡。“反向春运”上热搜,杭州上了“一线”榜。让每个来杭过年的人把杭州当成心安之家,杭州准备好了吗?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