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医者仁心,需要全社会呵护
中国网 · 刘雪松 | 发布时间2019-12-30 14:34:14    

   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这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内的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将于2020年6月1日起施行的这部法律,其中针对“医闹”、暴力伤医事件屡禁不止的现状,做出了明确回应——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

u=3242596168,2798742567&fm=26&gp=0.jpg

 
  巧合的事实是,这部法律表决通过的3天之前,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李文在正常诊疗中,遭遇一名患者家属恶性伤害后不幸死亡。这意味着,法律还在审议,表决还没完成,人们还没来得及欣慰,大概率的暴力伤医案件又一次先来了。令人痛心,令人愤怒。由此可见,这部法律的针对性、广泛性、必须性,同样非常强烈。
 
  没有对医务人员生命与尊严权利的保护,便没有人民健康权利的完全保护。医闹已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法治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和社会秩序。尤其前些年,有些地方以至于不得不派执法力量进驻医院,有的医护人员带着防护头盔工作。救死扶伤的岗位,成了生命风险很大的特殊岗位。他们的风险不是在无法回避的战场环境中,不是在可能被感染等技术防护中,而是在挽救病患于死神之手的正常工作中,在与自己距离最近的病患或病患家属接触过程中,这是何等的讽刺。一言不合,暴力伤医。鬼门关上的生命守护者反而成为生命的弱者、不怕死神怕活人的恐慌者。他们自身的生命安全与人格尊严如果得不到保护,人民的健康权利又从何谈起。
 
  没有医者仁心的法治呵护,便没有健康的“医患关系”。中国的医疗资源还不均衡,“看病难”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医疗保障制度还在健全完善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医院与医护人员就是“医患关系”中“强势”的一方。病患“看病难”,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受条件环境的影响也是百般犯难。因此过去概念中的“医患关系”,本身需要重新定义。它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医生与病患的关系,而是资源紧缺的整个医疗环境条件与病患对医疗环境条件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关系。正因此,全社会一边呼吁医疗改革,一边强烈呼吁严厉打击“医闹”,就是希望用健全完善的法制,将“医闹”与正常难免的医疗纠纷区别开来,将暴力伤医的刑事犯罪与“医患关系”区别开来,以呵护医者仁心,呵护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热情与这项事业的人才接续。
 
  法治护航,更须全社会呵护。将于2020年6月1日施行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指日可待。但健康的医患关系、广大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生命尊严的权利,是靠一部法律难以托底的,需要全社会的全力呵护。2014年4月24日,最高法等五部门发布过《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刑法修正案(九)》也将“医闹”入刑。可见伤医事件的“零容忍”,虽然离不开法律的规制,但同样需要全社会的“零容忍”。就是要形成共识,把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场所作为法治与社会共同维护的公共场所,把维护医疗环境的公共安全当成全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对任何形式的伤医事件同仇敌忾、人人喊打,形成全社会关心、尊重医疗卫生人员的良好风气,形成国家对医务人员的保护制度。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