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教育部公布APP准入名单 阿里钉钉为何能够“领衔”
中国网 · 刘雪松 | 发布时间2019-12-18 19:01:04    

   12月17日,教育部官网公布首批通过备案的152款教育类移动APP,来自浙江的占了3款,编号3300001的“领衔款”就是阿里钉钉打造的“教育钉钉”,它也是全国首个通过备案的平台型应用。

Screenshot_20191218_190309.jpg

  中国学生和家长,苦五花八门的教育类APP久矣,这才有了教育部统一“清零”、高筑门槛,用“良币”驱逐“劣币”。首批准许进入校园门槛的152款APP,是从1321家企业提交的2279个教育APP中,通过严格审核选出的,淘汰率极高,未备案的APP将无法进入学校教育领域。这也意味着,从今往后,中国教育类APP有据可查,教师、学生、家长均可从备案名单中放心选用。
  
  科技突飞猛进,传播方式剧变,教育方式的与时俱进在所难免,也是必要之举。近年来,教育类APP在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饱受争议与诟病。尤其是那些过度商业化的教育APP,夹带“私货”,存在胡乱收费、强制垄断等乱象,学生、家长不堪负担。一些APP不仅无益于学生学习,还在涉黄、网游化中狂打“擦边球”,给学生身心健康带来威胁与危害。规范管理教育类APP可谓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年伊始,教育类APP迎来强监管。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教育类APP专项整治,对问题APP及其内容进行了清理和查处。5月14日,国家网信办再次提出针对不良教育类APP加大管理力度,保持高压态势。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监管铁拳之下,一些有害APP仍在校园里暗地搅局、挑战底线。
  
  此次教育部公布教育类APP准入名单,等于划出红线,亦如釜底抽薪,直接把各种有害APP隔绝在校园以外。这一招,够硬气也够“狠”。规范教育类APP、营造良好校园环境,除了让有害APP无路可走,还需要有益APP走好正道,真正地服务好师生。七部委办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鼓励优质教育APP树立行业标杆,发挥头雁效应,创新供给模式,促进产业发展。
  
  作为互联网龙头企业,阿里旗下的数字化协同平台“钉钉”反应迅速,很早就专门针对教育行业进行精耕细作,创造行业价值。阿里很清楚,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教育类APP首先应当瞄准真切的教育需求,赋能教育改革,实实在在地帮助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学生、每一位老师。
  
  今年3月,阿里钉钉推出子产品“教育钉钉”,旗帜鲜明地赋能教育改革。在校园场景,钉钉的智能考勤、智能门禁、智能访客、智能会议、智能云打印等硬件产品搭配钉钉系统,解决了大量教育、家校痛点,受到广大师生的肯定和欢迎。教育钉钉利用数字化手段,重塑学校管理、教学教研、家校沟通、学生关爱等教育环节,让教育更智能、更简单,也更温暖,张扬了科技的人文价值。
  
  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崇高事业,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不应是教育的固定搭配,而APP进校园带来的技术普及和互联网升级也未必都是好事,一切都取决于教育类APP的初心和克制。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高科技正在重构我们的生活,教育同样需要在粉笔、黑板之外,打造数字化基础设施,帮助师生看见未来、触摸未来、拥抱未来,教育类APP义不容辞。我们欣喜地看到,“教育钉钉”已经将这样的理想与梦想照见了课堂,“钉”在了教书育人的黑板上。
  
  152款教育APP通过备案,只是一个新的开始。进入名单的教育APP还需有关部门进行长效动态监管。我国教育行业规模庞大、形势复杂,有赖于更多互联网公司葆有赋能教育的初心和实力参与进来,共同推动教育事业拥抱变化、走向未来。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