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这所高校开出的大奖为何令人“意外”
中国网 · 刘雪松 | 发布时间2019-12-12 14:58:53    

   意外来得太突然。11月24日,一名乘客轰然倒在了武汉地铁7号线纸坊大街的电扶梯上。第一次参加地铁志愿服务的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大一新生余涛宏,本能地从一旁的步梯上飞奔而下,连滚带爬地抢在乘客坠落之前按下了电梯紧急暂停按钮。

微信图片_20191212150008.png

 
  15天后的12月9日,“意外”再次降临。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举行的2019年奖学金表彰典礼开出了“意外大奖”。因为这一“秒救”动作,余涛宏获得59800元微留学奖学金,比3名获得特等奖学金的同学,整整高出了2万元。这一天,距余涛宏见义勇为,仅隔了15天。余涛宏说,“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
 
  余涛宏反应快,学校的反应也快。从报道反馈的颁奖情况看,学校这场表彰典礼,显然不是为余涛宏特意筹备的。此前的“主角”是1143名获得校级奖学金、314名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2名获得国家奖学金、3名获得特等奖学金的学生。余涛宏是学院筹备颁奖时出现的“意外”。学院用毫不犹豫的决定,回应余涛宏在地铁扶梯口见义勇为时的毫不犹豫,这对于大一新生余涛宏来说或许是意外,但这个奖对于学院来说,本应颁得一点都不意外。
 
  教书育人的课堂上,学校颁出去的每一个奖,都是激励的“指挥棒”。学院为见义勇为的余涛宏开出高于年度全院特特奖学金的“意外”大奖,摆明了在育人导向上以德为先的价值观。这是对当今教育奖项中偏重分数成绩、忽视德育评判的一次“矫正”,具有一定的范本意义。
 
  几天前,余涛宏扶梯口救人的视频传播网络,红衣一闪、连滚带爬按下紧急暂停按钮的动作感动了无数人。但是按照传统典型形象的标准,电扶梯上的乘客最终只是轻伤,余涛宏也不过擦破了腿上的皮,属于“有惊无险”。但是武汉这所高校,用高于年度特等奖学金的重奖追加点赞,使网友给出的这个“赞”有了精神与物质相加的重磅分量。因此网友这次把这个赞,追加给了武汉这所学院。
 
  从网友的反应来看,无论是学院还是余涛宏本人,这个奖都是颁得值的。这个值,是价值观的,也是“价值”的。校园里,穷且益坚的贫困生是励志的,出类拔萃的“学霸”是励志的,应该奖励。但是在教书育人中,德育的价值观有,而“价值”的兑现却不常有。人们往往只是将余涛宏“秒救”的动作仅仅当作偶然的一次见义勇为,很少有人会将其视为励志的行为。这是因为学生的道德行为,与贫困可以用财富匮乏的具体数字裁量、与“学霸”可以用考试高分的具体分数称量相比,评判的因弹性很大、标准宽泛。因而在实际操作中,理论上的育人德为先,并没有在学校的奖励中真正体现。长此以往,德育的成长反而从“励志榜”中被淡化、被冷落。
 
  余涛宏扶梯口救人的细节难以复制,但这所学院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志愿、毫不犹豫重磅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却是所有学校可以复制的。第一次做志愿者,余涛宏用最快的速度、最规范的流程按下电扶梯紧急暂停按钮,表明学院和学生,都是认真做了“功课”的。突发的偶然性中,有着结果的必然性。
 
  重视学生的德育成长,很多发达国家的高校有着成熟的“指挥棒”。国外许多著名高校将学生做公益志愿者活动、服务社会,当作录取标准、人才评判的重中之重,就是希望通过教育的价值与价值观,在育人上得到协调一致。此前也有一些中国学生通过在国内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成绩,精准地叩开了国外名校录取的大门。而在国内,这方面并未设立相应的标准和“门槛”。可见高校的社会责任感,并没有在教书育人中充分体现出来、担当起来。
 
  既专注学习成绩,更关注社会责任。这是中国教育迫切需要在育人机制上补上的一课。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开出的大奖,如果能够成为中国教育的常态,则一定不会再令人“意外”。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