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今年10月河南郸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公布全县退伍军人安置情况,47岁的仟瑞华迄今都不会发现,自己在退伍后的1996年被安置了工作,不会发现这份工作已经被人冒名顶替了23年。

顶替仟瑞华的“李鬼”,进了郸城宜路镇政府,成了一名工作人员。白马镇的退伍军人仟瑞华至今还在帮人做装修。据报道,最初顶替时,“李鬼”直接进的是白马镇政府。虽然今天看来,镇政府工作人员不是多大的重要岗位,但是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退伍兵来说,要比前路茫茫的自谋出路强太多。更何况,这份安置,是政府给予退伍军人的特殊温暖与照顾,也是无数人人生起步的基础和机遇。如此巧夺,令人心酸。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东窗事发之后,有中间人给仟瑞华传话——你给一笔钱,就还你工作。似乎被冒名顶替的仟瑞华,反倒欠了坑他的“李鬼”。如此嚣张,令人愤慨。
12月4日新闻爆料,冒名顶替的“李鬼”当晚就被警方控制。表明案子很简单,一查就明了。但是简单粗暴的冒名顶替能够成功,能够23年相安无事,绝非易事。能够瞒天过海23年,显然不是“李鬼”一个人在战斗。
报道显示,冒名顶替的“李鬼”,当年巧夺这份镇政府工作时才17岁。如果算上1992年至1995年当兵3年,意味着“李鬼”13岁就参加工作。在小镇范围的熟人社会里,一个人当没当过兵,底子很清楚。即便不清楚,17岁的一张脸还是看得出端倪的。一个没有退伍证、没有战友之间的来往、讲不出当兵故事的少年,能够名字做假,能够顺利“衔接”上一名退伍军人的真档案、顺利顶替这份当年令年轻人羡慕的工作,能够顶替之后无人怀疑、无人察觉,背后无疑闯过一路“红灯”,也无疑站着一群“高人”撑腰。
能够造出假户籍、假身份证的,只有公安机关。能够提供安置岗位的是民政部门。而完成档案资料审核、妥善安置到岗的,则是提供岗位的民政部门和接收安置的镇政府。然而从“李鬼”一路绿灯的这波操作看,至少有一只在当地能够玩转这些部门的“能人”在操盘。是权力操手,还是金钱开道,有待当地顺藤摸瓜,还原真相。
一个人冒名顶替,两个家命运翻转。这几年随着信息数据的公开透明,很多关于高考的、工作的、甚至入刑的冒名顶替案件相继浮出水面,都验证了这一悲剧定律。有些案件虽然事隔十几年、数十年,既成事实的命运不能完全逆转,但是法治的公正公平必须完全到位。尤其对于权力与搞定权力的幕后“操盘者”、对于违法造假的“配合者”,不论时间过去多久,不论涉及到谁,都应一查到底,依法处置,真正让社会感受到,公平正义面前,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