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网易“暴力裁员”,裁到最后还会剩下什么
中国网 · 刘雪松 | 发布时间2019-11-26 13:28:31    

   近日,一篇《网易裁员,让保安把身患绝症的我赶出公司》的自述长文,引发网友的关注、同情、甚至愤慨。向来标榜“有态度”的网易针对网友定义中的“暴力裁员事件”公开回应称,相关人员确实存在简单粗暴、不近人情等诸多不妥行为,并向被裁的前同事和其家人,以及因此受到影响的同事和公众致歉。

u=703028244,1882222916&fm=26&gp=0.jpg

 
  然而就在人们期待网易在纠错后拿出怎样的实质性举措时,网易随后发布的又一份内部说明,似乎有“折扣”之嫌。这份内部说明表示,此事件处理过程长达8个月,经历员工本人、员工父母、员工主管、HR、劳动仲裁等多方交涉,及法律、法规和公司管理章程等的交错,又夹杂诸多沟通中的谅解误解、妥协坚持、好心错事。
 
  看明白了,是好心做错了。如此看来,网易第一次致歉,颇有些误判,以为事儿不大,做个姿态就够了。后来发觉,态度是不能随便摆的。
 
  如此转折,前期的道歉也如同打了折扣。此中纠结、细节,是要交由法律认定的事,我们不做过度猜测。但是通过这位网易前员工的遭遇,可以看到各种的无奈与无情、悲凉与悲剧。在诚惶诚恐、日夜加班、小心翼翼地辛勤付出之后,一旦遇到企业裁员,再坚强的个体都是渺小的、乏力的,一不小心,就会遭遇无情的抛弃和暴力的驱赶。
 
  网友热议、同情、愤慨,显然是有共鸣的。有的从中看到了自己的过去、正在直面的处境、将要面对的未来,这事实上是一种群体的生存焦虑感。因此我们更应通过网易暴力裁员事件中的这个个体,反观我们的群体。只有群体的问题解决了,这样的个体才会避免受到伤害、抛弃、暴力驱赶。
 
  很多员工都面临着相关法规的“明规则”,以及企业无处不在的“潜规则”。网易这位前员工,两种规则都遇上了。网易在声明中提到说,这位前员工,是谢绝了网易在9月份主动提出的N+1之上的特殊关怀,而这个特殊关怀就是,在他离职之后的12个月之内,可以继续领到每月等同于他月基本工资的关怀金。这是属于有法可依的“明规则”,也是目前企业裁员时遵循的通用规则。
 
  明规则,谁都没意见。而法规制度设置之下,企业只要有心、用心,便有用不完的“潜规则”。用不用,往往取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员工对此是处于弱势的。在一些企业,仍有员工感到彷徨,这是微弱的个体面对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时,把各种“潜规则”耍到极致的那种乏力感、无奈感。例如大家都会考虑下一步、下一站会不会有人要、会不会在工薪待遇上有不带负面包袱的议价能力,而这取决于现在的东家是不是足够公正客观。
 
  这位身患重病的网易前员工敢把这个“底”掀起来,是因为自己感觉已经没有未来、没有下家、没有什么资本可以被企业用来要挟。他对生命都没指望了,还指望什么,还在乎什么?可悲。悲壮。
 
  现在有网友说,网易这么裁下去,会裁得只剩下“猪”了。当然这是一语双关的笑话。但是网易裁下去,只剩下游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企业竞争激烈,有生命周期,有此消彼长,这很正常。但是企业如果把决策失误的代价与痛苦更多地让员工去承担,这样的企业是只会越做越小的。另一方面,只有真正对员工抱有关怀的企业,才能拥有更大的成长空间,毕竟企业能否与员工共进退,能否在遵循市场法则、法规准则的同时尊重员工个体,事关人心、事关人才去留、事关生产力和竞争力。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