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从“输血”到“造血”,吉利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
中国网 · 刘雪松 | 发布时间2019-10-27 12:01:10    

   金秋十月,对于浙江民营企业吉利来说,是个满满当当的丰收季。

0.jpg

  
  10月24日,世界华商大会在英国举行之际,吉利控股集团位于英国的伦敦电动汽车厂,第3000辆全新TX下线。这是吉利控股集团与LEVC融合发展的代表之作。而在此之前的2天,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智能交通大会上,德国飞行出租车公司Volocopter成功完成了首次载人飞行。这也是吉利控股集团与Volocopter深度合作之后的首次飞行。
  
  媒体在描述第3000辆全新TX下线这一场景时称,因其绿色科技环保、低运营成本以及车载互联技术而受司机、乘客一致欢迎,此前的良好口碑已经从伦敦延展到挪威、荷兰、德国等欧洲国家,引领欧洲出租车行业走上科技环保之路。而LEVC持续向市场投放清洁、绿色能源的电动车辆型,专注减少城市排放,为伦敦甚至整个英国和欧洲的城市环保作出了新的贡献。
20131202112506-1624780269.jpg
  
  而在一个月前,德国飞行出租车公司Volocopter获得了来自吉利控股集团领投、戴姆勒股份公司参投的C轮首轮投资。至此,Volocopter有了中国“血统”。
  
  两项新成果,一个在英国,一个在德国,都是人类工业革命的腹地,都是世界公认的历史上的制造业中心。但今天,撬动这两项成果落地的,却是中国一家民营科技企业。
  
  事实上,吉利控股深入人类工业革命的腹地,大胆融合,已经颇具时日。2006年,吉利控股集团入股英国锰铜后,全资收购LEVC,新建工厂、建立英国研发和造型中心,深度参与英伦经典跑车品牌路特斯的全面复兴,形成了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营销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这些发达国家老牌的制造企业,因为一家中国企业的深度融合,焕发出全新的青春活力。
  
  走高质量、全球化融合发展之路,是吉利公司极具前瞻意味的布局。从沃尔沃、宝腾、路特斯汽车,到伦敦电动汽车、德国飞行出租车公司,吉利无不走的是一条文化融合、人才融合、技术融合的中外企业共享共赢的发展路径。吉利也从最初的为欧洲制造业“输血”,完成了“造血”的彻底改造与华丽转型,成为欧洲制造业起死回生的重要转机与支撑。而中国,在激活欧洲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同时,更是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最大的资本与技术输出国。
  
  中国企业“引进来”,是与“走出去”,并不构成矛盾冲突的。吉利就是中国企业引进来的样板、走出去的典范。吉利以科技为发展重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既为中国引入国际一流品牌,又为欧洲输出资本、技术、管理。并在中外企业的高度融合中,通过人才培养计划,积蓄创新资源,为新一轮制造业革命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吉利沿着“为老百姓造买得起的好车”初心出发,实现了“为老百姓造买得起的名车”的梦想升级。这个梦想是代表中国百姓的,充满着社会责任的使命感。今天的中国,早已实现了前两个汽车梦想,而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希望担当更多。“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便是吉利开启新征程、再出发的新梦想。这个梦想,不再是人有、我也有。而是人无,我要有、我给予的新境界。今天的汽车制造业,梦想里必须有绿色、环保的使命担当,有技术创新的披荆斩棘,有人类发展命运共同体的携手进取。吉利今天追求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市场份额,更是创新推进制造业发展、推动技术进步、推动中外企业融合、为世界贡献中国格局与中国智慧的更多追求和更大使命。
  
  都说未来的中国制造,首先应该是“新制造”,但很少有人描述得清楚“新制造”长什么样、应该怎么造。吉利以科技创新驱动,走全球化融合的路径,其成功之路,值得中国的制造业借鉴。融合是路径,更是胸怀与格局。你拥抱世界、拥抱科技,世界和代表人类科技进步的力量反过来就会拥抱你、赋能于你。面对瓶颈、突围、困局等等,吉利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典型的成功范例。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