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夜经济”,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实力”
中国网 · 刘雪松 | 发布时间2019-08-07 10:15:51    

   “夜经济”如期而来,来得正是时候。当前促消费、扩内需,实现经济稳增长,人们寻寻觅觅,蓦然回首,发现一条新赛道,却在“灯火阑珊处”。

12.png

 
  夜幕降临之际,也是消费需求旺盛之时。新近发布的《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显示,夜间淘宝网购,占全天消费比例高达36%;盒马鲜生、口碑、饿了么等,带动夜间餐饮消费、观影观演等文化消费,成为夜间消费的新内容……阿里巴巴超7亿消费者的购物车正在拉动夜经济增长。
 
  “夜经济”无疑是一片潜在的巨大“富矿”,等待着人们发现与发掘。国家统计局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成为强劲的“第一动力”。而“夜经济”,则已成为消费领域的一个新增长点。
 
  阿里平台上的7亿用户,无疑是点亮“夜经济”的巨大亮点。夜幕降临,“剁手党”迎来购物高峰。数据显示,淘宝成交最高峰,就在每晚的9点至10点。一单“令”下,拉动的是整个夜生活、整个消费链。物流川流不息,全球夕发朝至。吃的喝的用的、听的看的玩的,使得夜幕成为一场数字经济引导下的报幕与启幕。“夜经济”涌动勃发,城市的活力与中国经济的动力同步提升。
 
  这是城市发展竞争的一条新赛道。对此现象,人民日报以《夜经济成为城市“软实力”》为题,描述了最近在各地出台的新一轮促消费政策中,“培育夜经济”一词频频出现的景象。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城市纷纷推出举措,提出要建立夜间经济示范街、地标型夜市。以今年五一小长假为例,夜间消费金额占全成消费总量的三成。而在总体上,中国夜间经济已由早期的灯光夜市,转变为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
 
  “夜经济”的构成,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一条政策拉不动,一纸文件带不动,但离不开政府决策的有效培育。城市交通的、治安的、文化的、娱乐的、电力的、景观的方方面面,都是推动“夜经济”成气候、成氛围、成规模的重要因素。但在其中,贯穿全链条的,还是数字经济。
 
  数据证明,扫码支付越普及,数字经济最发达,“夜经济”也越厚实。而阿里培育的7亿“购物车”、8亿支付宝用户,无疑是“夜经济”以及消费的主力军。在数字经济赋能下,商家夜不打烊已成习惯,买家足不出户便可消费。这些消费工具,形成了“夜经济”无处不在的消费场景。从这个意义来说,与其说“夜经济”成为城市的“软实力”,不如说数字经济是催生夜经济的“全动能”。哪一座城市数字经济水平越高、普及率越高,这座城市的“夜经济”起点就高,“软实力”就越强。
 
  正是因为数字经济的支持,让小商家能够24小时不打烊,让城市人口的夜生活与消费更加多样。数字经济让“夜经济”成为点燃消费潜在需求、点亮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能,让人民生活与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
 
  7亿手机屏,点亮的是“夜经济”,点亮的也是城市人口“诗意”的生活。诚如人民日报这篇分析报道所指出的那样:既要点亮城市的灯光,更要做强“夜经济”的产业基础,这是因为,夜经济的繁荣说到底是以第三产业的发达为支撑的。因此,我们既需要在城市发展中积极引导,也要给予各种业态充分的生长空间。
 
  这应该就是“有形之手”的“抓手”所在,作用所在。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