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许多人还在期待着“双11”的到来,准备大肆购物时,浙江却已在进博会上已经满载而归。
这一届进博会上,浙江“买手团”的购物车有了显著的变化,不再只是消费品、大宗商品和设备,而是增加了技术和服务的购买。这些变化,反映出浙江的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升级。
两家企业签下60亿大单
浙江“买手团”出手阔绰
在第六届进博会浙江省交易团进口采购集中签约式上,来自德国、英国、加拿大、巴西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22家供应商,与浙江省19家知名进口企业进行了签约,24个项目合同金额共154.2亿元。
此次集中签约式,有一些老面孔很引人注目。
负责采购的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链中心副总监姚乐勇,签下了一份大订单,框架协议总额超60亿元,采购用于生产的大宗商品,比如点解铜等原材料。
这又是一趟日程满满的旅程,短短五天之内,姚乐勇要和老友叙旧,结识新朋友,集中洽谈业务,再签约订单,收获满满。
“不出国门,就可以链接到超级强大的国际供应链平台,这就是进博会吸引我们的原因。”姚乐勇告诉记者。
海亮年年都来参会,借助进博会这一平台,海亮早已与托克、韩国LS、三星等供应商企业建立了友好伙伴关系,并且一直保持着良好合作。
姚乐勇表示,在全球经济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因素的背景下,供需多变,我们非常珍惜和重视这样的机会,为海亮全球二十多个生产基地,提供稳定安全保障,为全球供应链更好融入中国市场贡献“海亮力量”。
除了海亮之外,物产中大化工、浙江省国贸集团等省内领军企业也将携手国际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借助各自的产品和渠道优势,进口关键设备、稀缺资源、医用耗材、高端消费品等。
在11月5日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物产中大化工以贸易量100万吨、贸易金额18.25亿元,与全球四大粮商之一美国ADM公司签订大豆进口订单。这也成为了当时全场最大单。加上11月6日签约仪式下的订单,物产中大化工进博会签约金额达到60亿元。
第六届进博会浙江省交易团秘书处办公室主任李新告诉记者,从进口的特点看,浙江企业主要进口大宗商品,例如铁矿石、铜铝、农产品等,此外还有技术装备占比高,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实现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经济提升带动作用很明显。
一天之内就兑现合作
中小企业感受“进博速度”
第三次“闯荡”进博会,湖州的清越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志华特别兴奋,在宽阔的100平米大展台,高朋满座,摆满了大型设备,他在现场发布了最新的畜牧业科技成果。
第一次参会,公司还是个初创企业,只有一个不起眼的9平米展位,设在创新孵化区。第二年,他分到了36平米的展位,在智能制造馆的角落里。
陈志华深切感受到了进博的机遇,哪怕只是一上午的功夫。
进博开展的第二天上午,有位罗马尼亚的大学教授,碰巧途经了清越科技的展台,就被这些大设备吸引住了,立马上来探讨学术问题。
看到先进的环保养殖技术,能把电化学应用于农业,罗马尼亚人觉得很新鲜。罗马尼亚是一个养殖大国,牧场众多,有很多牛类、禽类、猪类养殖场。
身为大学教授的他,对底层技术会特别好奇,清越科技的CTO杨帆博士与他进行了很深入的沟通。
畅聊了畜牧业的未来发展,也谈了合作的意向,教授很满意。他离开展位之后,没过多久,初步的协议模板就发过来了,陈志华也派人开始进行合作对接。
“上午才偶遇,下午就开始兑现。太有效率了,这就是进博速度!”陈志华说。
陈志华介绍,我们想连同重庆畜牧科学院一起形成三方合作,由畜科院提供禽类方面的技术,清越科技提供电化学方案的技术,罗马尼亚方提供海外的养殖经验。
“对我们来说,进博会是一个很大的交流发布平台,也充满着惊喜。每年我们都会遇到些‘不速之客’,没有事先预约,完全不相识,却在这里达成了合作。”陈志华说。
陈志华介绍,公司也跟着进博会一起成长过来。从20个人的小团队,到80多人的公司,人变多了,产品也在扩容,真正从初创企业孵化成一个科技型企业。
世界500强企业频现
外资持续加码浙江
第二届进博会以来,浙江省连续五届在进博会期间组织重大外商投资项目签约。今年20个外商投资类项目总投资达34.73亿美元。
这些外商投资项目主要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等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韩国、新加坡、印度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3个,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7个。
11月6日,世界500强企业丹佛斯传动与浙江嘉兴市水务投资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水资源综合治理、碳中和技术、智慧水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交流和合作。
作为一家来自丹麦的老牌跨国工业制造公司,丹佛斯以关注节能环保闻名于世。目前丹佛斯变频器设备和解决方案已经深度参与嘉兴水务的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千岛湖配水工程。
“本届进博会上,丹佛斯同国内外的领先企业签订了八项战略合作协议。这是我们参加进博会以来签约最多的一次。中国正在推进的绿色转型进程为丹佛斯提供了大量的业务机会,我们将继续在中国投资,以抓住‘双碳’目标释放出的巨大的市场需求。”丹佛斯中国区总裁徐阳告诉潮新闻记者,2015年,丹佛斯中国区销售额不到40亿元人民币,如今这一数字已经超过百亿元。
记者了解到,丹佛斯海盐园区是丹佛斯中国最大、最重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销售额在丹佛斯中国市场销售占比约45%。今年5月,丹佛斯宣布与浙江省海盐市政府合作,启动丹佛斯海盐第二园区的建设。
“中国是丹佛斯的‘第二家乡市场’。进入中国市场27年以来,我们持续投资中国,浙江是我们在中国关键区域之一。浙江省各级政府的绿色发展理念、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完善的产业链以及丰富的人才储备,给我们坚定的信心。再加上这里拥有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数字化产业布局,对外资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徐阳表示。
来源:潮新闻 | 撰稿:甘居鹏 何泠瑶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