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新经济 新闻详情
物价怎么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解读10月经济运行热点
国家统计局网站 · | 发布时间2021-11-16 09:13:14    

   1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了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谈PPI与CPI剪刀差创新高

  会上,有媒体提问:10月份PPI与CPI剪刀差已达1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请问这一历史新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有观点预计,目前的差值可能已经趋于见顶,对此国家统计局如何看待?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10月份,CPI和PPI的涨幅均有所扩大,其中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13.5%,涨幅比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从涨幅扩大情况看,主要还是由于PPI涨幅扩大,带来CPI和PPI的差距在扩大。

  付凌晖表示,从PPI的总体情况看,PPI上涨主要还是由于生产资料价格,特别是上游行业价格上涨带来的。10月份,PPI中的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7.9%,影响PPI上涨了13.36个百分点,占整个PPI涨幅达到99%。其中,采掘业、原材料工业价格分别上涨了66.5%和25.7%,涨幅明显高于中下游的加工工业和生活资料价格的涨幅。

  付凌晖表示,从影响因素看,PPI涨幅扩大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影响。近期,国际能源供求比较紧张,价格持续上涨。10月份,国际能源价格环比上涨了16.1%,影响国内相关的石化行业价格上涨。10月份,PPI中的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比上涨5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31.5%。

  二是国内煤炭、金属部分行业供给偏紧带来的影响。10月份,PPI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上涨103.7%,钢铁价格上涨39.9%。

  付凌晖还表示,面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国内部分行业供给偏紧的状况,中央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市场保供稳价力度。目前来看,效果也是在逐步显现,主要能源产品供给也在增加,价格情况有所改善。从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流通领域价格情况来看,煤炭价格环比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

  回应“滞胀”表象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由于受到三季度疫情和汛情等因素的冲击,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影响和国内部分能源、原材料产品的供给偏紧,也造成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扩大,看起来好像出现了一些滞胀的表象。但是这种情况是受到短期冲击因素造成的,是一种阶段性的状况。

  付凌晖表示,从经济增长来看,随着制约经济的短期因素的逐步减弱,经济恢复态势是在逐步显现。从10月份主要指标情况来看,生产和需求主要指标的两年平均增速,多数是有所回升的。同时,市场保供稳价的力度在加大,部分能源产品供给偏紧的状况也在逐步得到改善,这些都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从物价情况来看,尽管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影响还在持续,但是国内各方面加大增产增供的力度,增加对企业财政和金融的支持力度,这些都有利于降低生产价格上涨的压力,减轻PPI向CPI传导。同时,从居民消费价格来看,目前整体涨幅还是比较温和的,10月份同比上涨1.5%,核心CPI上涨1.3%。

  付凌晖表示,下阶段,我国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生猪产能目前总体上恢复,猪肉价格同比还在下降,将拉低CPI的涨幅。同时,从工业和服务业供给的整体情况来看,市场供应还比较充足,CPI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综合这些情况来看,我国经济有望继续稳定恢复,居民消费价格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

  付凌晖还表示,对于近期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企业成本上升、实体经济困难增多的问题,还是要高度重视,做好保供稳价的工作,积极助企纾困,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 撰稿: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 撰稿: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