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团外卖首次公开关于骑手配送时间的计算规则,介绍了预估送达时间背后的算法逻辑。同时,为了更好地提升骑手和用户全流程体验,美团外卖召开多场骑手恳谈会充分评估各类配送场景,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进行研讨,推出多项 " 算法取中 " 改进举措:如试点将骑手预估送达时间由原先的 " 时间点 " 调整为弹性的 " 时间段 ",试点数据显示用户对骑手的差评率降低了 50.7%,有效提升骑手及用户体验;同时针对送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特殊场景,适当为骑手延长配送时间。
四种算法综合评估,预估送达时间选取 " 最长时间 "
根据美团公布的算法,骑手配送时间并不是简单地由 " 最近距离除以最快速度 " 得出,而是引入了一个动态变化的时间,原因就在于考虑到了骑手实际配送环节中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事实上,美团对配送时间有四种评估算法,包括 " 历史数据模型估算时间 "、" 城市通行状态特性下估算时间 "、" 出餐到店取餐等配送各场景累加估算时间 " 和 " 配送距离估算时间 ",而实际订单会以其中最长的一个时间作为预估送达时间。所以即便是相同路线的订单,每天给骑手和用户参考的配送时段也是不一样的。
(骑手预估送达时间计算逻辑)
优化算法规则,多举措落实 " 算法取中 "
在骑手实际配送的环节中,各类不确定性因素会影响到系统预估送达时间的精准性,为了保障和提升骑手用户双端体验,美团外卖在组织骑手恳谈会充分评估各类配送场景的基础上,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配送时间算法进行研讨,在部分城市试点将订单的预计送达时间由原先的 " 时间点 " 变更为弹性的 " 时间段 "。而从试点反馈来看,这一优化举措不仅让用户获得了更合理的预期,也减轻了骑手在特殊场景下的配送压力,数据显示,新算法机制下用户对骑手的差评率降低了 50.7%,骑手和用户的双向体验均得到了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在浙江省数字改革重大应用成果新闻发布上也提到了外卖配送的 " 合理时间 ",即外卖骑手送餐时间规划应在一定合理区间内,考虑维度包括:途中骑行时间、送达小区之后的步行时间、交通拥堵指数和天气变化等。总的来看,一个合理弹性的时间段可以让骑手配送更加从容。
美团骑手恳谈会调查还显示,75% 的骑手认为商家出餐速度慢和最后几百米交付难是影响配送时间的重要因素,为此,美团外卖在对超时订单和客诉订单做了大量数据分析后,决定将针对 " 出餐慢 " 和 " 交付难 " 的重点场景进行 " 补时 "。如,根据历史数据识别出长期出餐较慢的商家,相应骑手自动获得配送延时;一些小区管理严格不让电动车进入,或者个别用户预留地址错误等,相关订单也会自动延时,以便为骑手预留出足够的交付时间。不仅如此,除了系统算法的延时,一线运营也会通过人工补时的方式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场景,为骑手配送体验打造 " 双保险 "。
谈到平台对配送规则的优化升级,美团副总裁、美团配送总经理魏巍表示:" 算法的背后是人,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为用户体验服务,为骑手安全送达服务,为商家生意服务。兼顾骑手、用户、商户三端的体验,是一个长期命题,尽管这个命题不容易解答,包含了复杂的技术逻辑调整和能力迭代,但我们愿意为之探索,配送时间算法的改进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还将不断推动算法规则的透明化,积极听取多方意见,优化迭代算法技术。"
来源:中国网 | 撰稿: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