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一毛钱,换不来一颗糖,究竟还能干点啥?
这几天,一毛钱搅动了整个“快递江湖”:上周末,多家快递公司先后宣布涨价,幅度不大,就涨了一毛钱。在外界看来,这好像是商量好了似的。
谁先涨价,谁将被市场率先“抛弃”——这本来是快递行业常年坚守的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而今年,“双十一”未至,以桐庐帮为代表的民营快递企业提前了一个多月集体涨价,这背后的门道可不简单。
一毛钱意味着什么?
这一轮集体涨价来得有点突然——
8月27日,中通最先“发声”,在内网发出通知,宣布从9月1日起,全网末端派送每票上涨0.1元。
第二天,圆通紧随其后,宣布揽收的快件派费支付上调每票0.1元,用以提高快递员收入,并强调各加盟网点不得随意截留。申通也不例外,同样涨了0.1元/票的派费。
事情远没这么简单,百世、韵达、极兔纷纷表示,将全网上调派费,而且上调标准出奇一致。
“快递江湖”的这一波操作,看来并非心血来潮。
一位长期观察快递行业动态的人士告诉记者,快递涨价年年有,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基本上发生在“双十一”前夕,今年涨价时间为什么这么早,肯定有着深层次原因。
“过去每年的例行涨价,往往随着‘双十一’的落幕,价格出现持续降低和派费下调,并没有给行业带来多大影响。那么,今年会不会出现不一样的变化,这是最值得期待的。”对方说。
要了解这背后的门道,先要搞明白——为什么要涨一毛钱。
所谓“派费涨0.1元/票”,就是快递小哥每送一件包裹,可以多赚一毛钱。这种看似很“抠”的做法,却让快递员们颇为高兴。
“快递员就是计件工资,送得越多赚得越多,按照浙江的配送量,按平均每天送300件包裹来计算,每天额外多赚30块钱,一个月下来可能多八九百元。”一位百世快递小哥说,曾经月收入过万在杭州快递圈并非没有可能,但随着“价格战”不断升级,快递员赚得越来越少,一毛钱的“苍蝇肉”也是蛮好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笔钱是否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呢?
圆通速递在下发涨价通知时表明,上调的0.1元/票将由客户承担。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这笔上调的派费大概率会有快递企业总部或网点买单。
对于价格波动,快递市场有着最敏感的神经。
一位在杭州承包过快递网点的从业人员对记者说,让电商客户涨价并不现实,很多合同价格早已事先谈妥,为了涨一毛钱导致大客户跳单可能得不偿失;普通用户的邮寄价格一直不低,涨一毛钱毫无意义,所以影响不大。
为什么只涨一毛钱?
还有一个问题,今年的快递涨价为何比前几年都要早?
这些年,桐庐邮政管理局副局长练建强一直关注着民营快递业的发展。他认为,这次派费上涨与一项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今年7月,中央七部委发布《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的工作意见》。该文件着眼于保障快递员合理的劳动报酬,让快递员享受更好的社会保障、社会认同,提出了制定派费核算指引、制定劳动定额、纠治差异化派费、遏制“以罚代管”等四个方面的针对性举措。
“目前快递公司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式,一种将派件收入、派件服务支出分别计入营业收入和营业支出中,比如A股上市的申通、圆通、韵达等;另一种则由揽件网点直接结算给派件网点,不纳入上市公司的营收体系,比如中通。不论哪一种方式,单独提高派费一般而言不会对快递公司的业绩带来影响。”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也认为,上调派费的目标并非为了企业盈利,而是为了响应政策号召。
企业到底是怎么想的?记者采访了圆通速递相关负责人。
“本次上调的一毛钱派费,省区、网点不打折扣、不得截留、不搞统筹。”圆通方面表态说,派费上调部分必须落实到快递员手中,确保直达业务员,提高末端派费水平,保证末端投递基本支出,保障快递员基本劳动所得,确保快递员的派费收入与劳动付出相匹配。对此,圆通总部网管中心、安保监察部门、网络管委会将对网络落实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既然是提高快递小哥的福利,为什么只涨一毛钱?
这还真怨不得快递企业,因为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就拿民营快递企业中的“大佬”顺丰来说,不久前披露的财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883.44亿元,同比增长2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亿元,同比下滑79.8%。
“通达系”中的代表企业圆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4.95亿元,同比增长33.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亿元,同比下滑33.5%。此外,圆通上半年单票快递产品收入为2.18元,同比下滑7.62%;单票毛利为0.1元,同比下滑55.14%。
这些数据呈现出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业务越做越大,赚钱却越来越少。尤其是像圆通这样的企业,单票毛利仅为1毛钱,多少让人感到意外。
如此看来,虽然只是一毛钱的上涨幅度,但对于快递企业来说,依然是下了不小的决心。
快递涨价是个好信号?
一直以来,涨价都不会是啥好消息,但今年的快递涨价风波,却有着不一样的B面。
依靠价格战厮杀、疯狂内卷抢市场,这是快递行业竞争的标志性场景。这两年,尤其是随着极兔的入局,通过低价快速攻占市场,价格大战越演越烈。
义乌是观察快递“价格战”的一个窗口。今年6月,记者在义乌采访时,很多快递公司的单票价格降到了1.5元/票左右,很多网点就靠着补贴勉强维持生存,苦苦支撑的目标就是为了抢占市场。
很明显,持续的快递行业低价竞争中,大幅通过补贴和降低单费等手段“抢单”,正在不断蚕食着快递公司的净利润和现金流。这也正是毛利如此之低的原因所在。
有没有人想过退出价格战?当然会有。
记者从中通快递了解到,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赖梅松在一次内部会议上直言:“不必要的低价亏损件或以利润换取短期市场份额增长的做法,既非明智也不可持续。”
可惜,现实哪有这么简单,光靠嘴巴吆喝是没有用的。
既然对谁都没有好处,为什么还咬着牙继续打“价格战”?
“过去,快递与电商之间是多对一的格局,价格主导权在电商平台身上,但随着京东、拼多多等平台的崛起,变成了多对多的局面,快递企业对价格的主动权更大了。”练建强认为,整个快递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快递“价格战”是决出胜负的关键。
当然,这场你死我活的战役中,最吃亏的还是快递员。“你可以去看各类招人平台,快递员岗位是永远不会饱和的,就是因为这个行业利润不断压缩,快递员收入下降明显,人员流失成为一种常态。”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说。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腥风血雨的“快递江湖”正需要一个大家公认的台阶实现破局。恰巧,快递企业以保障员工福利为理由上涨派费,其实是一种相对体面的形式来退出“价格战”的泥沼。
一毛钱,或许就是一个“止战”的信号。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 撰稿:金梁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 撰稿:金梁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